因為伊朗剛剛用導彈襲擊了美國在卡塔爾的基地,而為了不讓事情升級得不可收拾,伊朗特意在打擊前通過中間人通知了美國,讓美軍提前做好準備。這樣一來,襲擊沒有造成任何傷亡,特朗普順勢“領情”,表達感謝,并提出希望大家都能開始討論和平。
伊朗這次給襲擊起了名字,叫“勝利宣告”,意思很明顯,就是告訴國內民眾,伊朗已經回擊過了,現在有理由停火。
表面看是一次報復,實際上更像是伊朗向國內展示硬氣、同時避免讓矛盾無法收拾。
這一做法其實并不新鮮,回頭看看五年多前蘇萊曼尼事件就知道。
當年美軍無人機干掉了伊朗高級將領,伊朗國內民憤高漲,壓力巨大。
那次伊朗也對駐伊拉克美軍發射了導彈,不過提前通過渠道放出消息,讓美軍及時避險,最終只有一百多名美軍出現腦震蕩。
那時候就有跡象,伊朗對美國的底線非常了解,不敢直接踩線,目的是避免局面徹底失控。
這次依然是同樣的操作,既滿足了內部的政治需求,又給美國留了面子。
而美國這邊也深諳對方套路。
只要美軍沒有人員傷亡,美國就不會卷入更大規模的沖突。
大家在彼此間找到一種微妙的默契——打可以打,但是不能真打出人命來。
這回,伊朗在軍事損失頗重后,也需要一個差不多的臺階下。
連續多名高級軍官和重要核設施遭到精準打擊,壓力顯然不小。
伊朗外長公開聲明,說并沒有和以色列有正式的停火協議,但同時留了口子。
意思是只要以色列在德黑蘭時間24日凌晨4點前停手,伊朗也不會再繼續反擊。
結果就是,伊朗把主動權交給了對方。
這幾個小時里,以色列還在不停進攻,甚至連伊朗的核科學家也在襲擊行動中喪命。
等到約定時間一過,局勢馬上變得冷靜下來,雙方都沒有新動作。
伊朗外長立刻發文,宣布伊朗已經按照計劃停手,實際上就已經把停火表達得很清楚了。
美方也沒閑著,華盛頓那邊分兩路協調。
副總統和國務卿一起,借助卡塔爾,和伊朗溝通,另一方面,特朗普則親自找內塔尼亞胡談判。
美方消息流出說,以色列原則上同意只要伊朗先停下來,他們也會停手。
但是,就像以色列總理說的,所有內閣成員都先別公開談論停火。
這說明以色列其實也處于觀望狀態,還沒徹底下定決心。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各方都還沒有確定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伊朗想保住面子,美國想避免局勢失控,以色列還想再試探一下伊朗的底線。
而真正能夠讓局勢不被放大,就是大家心照不宣地維護著不傷美軍人員的這條紅線。
只要這條線沒人越過去,局勢就還能控住。
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這樣的平衡非常脆弱。
沖突的根本矛盾沒有解決,大家不過是在表面上各取所需。
下一次再遇風險,類似的操作還會不會管用,誰也說不準。
你怎么看這樣彼此心照不宣的停火?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