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凝雅韻,瓷上見高風
在陶瓷藝術與傳統(tǒng)書畫交融的璀璨星空中,方國興的這套青花瓷板作品如同一顆獨具光芒的恒星,散發(fā)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中堂的竹(竹筍)石鳥圖與兩側(cè)隸書對聯(lián)“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相映成趣,將詩、書、畫、瓷之美熔于一爐,演繹出東方藝術的深邃意境。
方國興,享受國務院津貼著名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鑒定評估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享有“書畫瓷三絕”之美譽。他書法四體皆擅,國畫以書法入畫,更將書畫融于瓷藝,風格獨具。作品為中南海等國內(nèi)外400余所美術館、博物館典藏。亦被宋慶齡、郭沫若、吳官正、啟功、莊世平、陳立夫、徐旭東、霍克(澳大利亞總理)、馬英九等海內(nèi)外人士珍藏。
王錫良稱贊其:“以堅實的書法用筆,寫瓷上的君子之花”
程云教授評其作品:“方國興的陶瓷繪畫強調(diào)“筆墨”實屬可貴,自“珠山八友”與王步之后少有見者。方先生陶瓷繪畫是繼“珠山八友”之后陶瓷文人寫意花鳥畫影響最大者之一?!?/strong>
中堂:竹石生風,鳥韻靈動
中堂之繪,以竹為魂,兼及石、鳥,構(gòu)圖疏密有致,筆意雄渾而不失靈秀。方國興以其擅長的筆墨技法,將竹子的挺拔堅韌刻畫得入木三分。竹枝以篆隸筆法寫出,剛勁如鐵骨,枝葉則或濃或淡,或疏或密,通過青花料的巧妙暈染,呈現(xiàn)出“青分五色”的層次,恰似水墨在宣紙上的枯潤變化,盡顯竹子“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及凌云處亦虛心”的特質(zhì)。石頭以沉穩(wěn)筆觸勾勒,輪廓簡潔卻氣勢厚重,與竹子的勁秀形成剛?cè)釋Ρ?,平衡畫面?gòu)圖的同時,更隱喻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
幾只小鳥或棲于石上,或展翅朝石上的同伴飛來,尾羽舒展間似攜春風掠過。棲石之鳥靜立仰望,振翅者雙爪微蜷、羽翼欲張,寥寥數(shù)筆以青花料勾出尖喙、細爪與翎羽層次,于靜態(tài)的竹石間鋪陳出動態(tài)的呼應顧盼。畫面中,竹葉以“疾風過隙”之姿傾斜翻轉(zhuǎn),寬葉取側(cè)鋒橫掃,邊緣毛澀如被風揉皺,窄葉作中鋒疾提,尾梢?guī)鹎嗔巷w白,似能聽見“沙沙”作響的竹濤聲,這般動感十足的枝葉,與巖上靜立的竹筍、穩(wěn)重的頑石形成奇妙對照:竹筍剛勁挺拔,筍尖帶露,以利落的直線勾勒出春日生長的張力;石頭輪廓粗獷,皴擦處留有些許青花料的堆積,宛如歲月侵蝕的斑駁痕跡,穩(wěn)穩(wěn)扎根于畫面底部,成為動靜交織的視覺錨點。
鳥之靈動、竹之飄逸與磐石之靜穆相映成趣——石上棲鳥如點睛之筆,定格瞬間的安然;空中飛鳥似律動的音符,劃破幽篁的靜謐;翻卷的竹葉若流動的青云,裹挾著春風漫過筍尖。青花在瓷面上經(jīng)窯火淬煉,呈現(xiàn)出層次豐富的韻律:動勢強烈的竹葉以濃青為主,邊緣淡青暈染出風動的虛影;靜態(tài)的山石則用勻凈的青料揮寫,棱角處稍加深色,凸顯肌理的堅實。這種筆墨與瓷藝的交融,既讓竹葉的“動”有了飄若游云的寫意灑脫,又讓堅石的“靜”蘊含“穩(wěn)如磐石”的內(nèi)在力量,使整幅畫在動靜之間達成微妙平衡,恰似自然中“風過竹林而石自巋然”的永恒詩境,于瓷板上凝固成一曲剛?cè)岵拇喝諛氛隆?/p>
對聯(lián):隸書傳神,文心映德
兩側(cè)對聯(lián)以隸書書寫,“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內(nèi)容與中堂竹石之境相得益彰,直抒胸臆地贊美了竹子所象征的高尚品格。方國興的隸書取法漢碑,納《曹全碑》之秀逸、《張遷碑》之雄強,又以篆筆作隸,兼取北碑用筆,形成體方筆圓、收放得體的獨特風格。筆畫粗細變化間,盡顯沉勁入骨之態(tài),卻又不失靈動之姿,如 “高節(jié)”之“高”,上橫舒展若云,下豎挺拔似竹,結(jié)構(gòu)端莊而富張力;“虛心”之“虛”,筆畫簡省卻意韻充盈,似竹之空心,暗含處世智慧。
每一字皆如精心雕琢的玉塊,布局上講究呼應顧盼,字與字之間氣脈相連,整體形成渾厚樸淳、雋逸清雅的視覺效果。隸書的古樸質(zhì)感與青花瓷板的瑩潤光潔相互映襯,既凸顯了書法的金石之氣,又柔化了瓷面的冷硬,使對聯(lián)不僅是文字的呈現(xiàn),更是一種精神的鐫刻。
書畫瓷共融,品格自彰顯
這套作品最精妙之處,在于將書法、繪畫與陶瓷工藝完美融合。中堂以畫境傳情,對聯(lián)以書意達志,二者依托青花瓷為載體,通過釉色、筆法、構(gòu)圖的巧妙配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觀者既能從中領略到竹子“高節(jié)”、“虛心”的文化象征,感受到傳統(tǒng)文人對品格修養(yǎng)的追求,又能在青花流韻、隸書古意中品味東方藝術之美。方國興以“以書入畫”之法,將書法的線條力度與繪畫的意境營造相統(tǒng)一;借陶瓷工藝之妙,讓水墨情趣在瓷面上得以永恒凝固。
藝術評論
時任中央領導吳官正:
你是若待上林花似錦,我是出門俱是看花人。
時任中國書協(xié)主席啟功:
方國興先生的“小篆”和“墨蘭”堪稱當今之絕。
陶博吾先生:
方先生學書善以隸筆為篆,兼收行書筆意;以篆筆為隸,兼取北碑用筆,同時又以篆隸北碑書法作行草,熔諸體于一爐,別啟新圖,自創(chuàng)面目。
方先生的“篆隸”和“蘭竹”當代之絕
藝術評論家邵大箴:
從方先生的花鳥畫中可以讀到作者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和很深的繪畫修為,特別是方國興的“小篆”和“墨蘭”堪稱當今之絕?;B作品呈現(xiàn)出獨特藝術風貌,是當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花鳥作品,值得關注。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
方國興先生傳統(tǒng)功底非常深厚,以書法入畫,且以書畫融于瓷藝,筆墨精到,型神兼?zhèn)?,生動活潑,情趣盎然,風格獨具!
康荘教授:
我以為方君的書法美,花鳥美,竹蘭更美。他的蘭花瀟灑勁健,墨竹雄強豪放,無愧于“華夏蘭竹王”之譽?!爸裼肮P墨傳萬世,蘭姿線條驚千秋”。
于春桂教授:
您的蘭花瀟逸灑脫,力內(nèi)蘊且變化無窮,透形視之內(nèi)涵豐富。竹挺拔,頗存骨力,自居風貌,吾認為您的蘭竹可謂“世上之冠”?;B靈動、清新,神韻自出,尤梅花枯潤相柔,古木生新,回味無窮。綜觀您的國畫,悅目、清新、陶情、爽神。書法渾厚古樸,重傳統(tǒng),求新意,自成一格。
中原美術學院院長張本平:
方國興教授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家。他不僅書法藝術的真行隸篆研究深入,而且對中國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其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傳統(tǒng)功力深厚,筆墨之中有靈性,意境之中有個性,章法之中有大美,格調(diào)之中有深情,形成了以書入畫、書畫同源、相得益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書畫市場報社長孫瑞祥:
書畫瓷藝三絕的方國興先生對素面原則把握有獨特的領悟,將大自然的鮮活之美融入筆端,明明筆筆簡潔,卻有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華貴;明明色調(diào)單純,卻有一種無法比擬的絢麗;明明恣肆風流,卻有一種溫柔可融的意境。以作品抒寫生命靈魂的樂趣、美感與境界。
方先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析微察異,在他熟悉的舞蹈中,將舞蹈家的拉頸收腹的形體姿態(tài)融入小雞、小鳥、小鴨、小魚之造像中,風格獨具。
畫家、藝術評論家王乙真:
方國興畫的竹與吳昌碩的牡丹、齊白石的桃、張大千的荷、何海霞的松、關山月的梅、趙少昂的木棉、潘天壽的指畫,同享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最具代表性的頂尖之作。方國興筆下的小雞與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胡爽庵的虎、吳作人的金魚、李苦禪的鷹、婁師白的小鴨同享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最具代表性作品之譽。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
方先生,您在書畫上同時下功夫,取得極好成就。
“以堅實的書法用筆,寫瓷上的君子之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
方教授陶瓷畫得很好,比他的國畫效果還好。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
方老師把中國畫的繪畫方法表現(xiàn)在陶瓷上,有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把詩書畫印,包括水墨畫的效果在陶瓷上表現(xiàn)得別有天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饒曉晴:
方老師對筆墨的理解充滿“拙”的魅力,然而拙中充滿“巧”的韻味,他對自然的理解把人的概念和自然宇宙一起表現(xiàn)出來,天地變化凝合在一起,似乎生機從未離開他的藝術!他的陶瓷畫高雅脫俗,洋溢著大氣和文氣!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教授程云:
方先生的書法、國畫、陶瓷繪畫都是以書法爲基礎的統(tǒng)壹體,這方面陶瓷名家大師也少有出其右者。
方國興的陶瓷繪畫強調(diào)“筆墨”實屬可貴,自“珠山八友”與王步之后少有見者。方先生陶瓷繪畫是繼“珠山八友”之后陶瓷文人寫意花鳥畫影響最大者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