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巴西圣保羅扎根多年的中國商人,每次看到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都忍不住感慨 —— 這個國家的經濟活力,有一半都藏在熱氣騰騰的食品工廠里!最新公布的工業產值增長 2.4% 的數據,背后是全國 27 個州里 18 個州把食品制造當作 “當家產業” 的底氣。
在地域分布上,我們這些在東南部做生意的人最有發言權。圣保羅州作為 “工業心臟”,光是食品加工廠的卡車就能把主干道堵得水泄不通;里約熱內盧州的罐頭生產線日夜轟鳴,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咖啡烘焙香氣飄滿整座城市,這三個州撐起了全國近 60% 的工業產值。不過這兩年,東北部的發展勢頭也讓我刮目相看。政府 5 月砸下 100 億雷亞爾的公共融資,不少同行都開始在那邊考察新廠,畢竟誰都不想錯過下一個 “食品工業黃金地帶”。
要說食品工業對巴西意味著什么?看看這組數字就明白了:2019 - 2023 年,全巴西 850 萬工業從業者里,有整整 200 萬人在食品廠干活。我自己的肉制品加工廠就雇了 300 多名當地員工,從屠宰場工人到質檢員,每個崗位都關系著千家萬戶的飯碗。尤其是牛肉產業,國內超市貨架上的巴西牛排,歐美市場瘋搶的牛肉干,這些旺盛的內外需求,讓食品制造業成了吸納就業的 “巨型海綿”。
說到食品工業對巴西經濟的重要性,那可遠遠不止是數字這么簡單。首先,它是巴西農業優勢的 “放大器”。巴西坐擁全球頂尖的農牧業資源,從潘帕斯草原的優質牧場,到亞馬遜流域的熱帶作物,食品工業把這些原材料變成高附加值產品。我合作的一家果汁廠,每年消耗掉幾十萬噸橙子,不僅消化了農產品庫存,還通過深加工讓利潤翻了好幾番。
其次,食品工業是巴西國際貿易的 “王牌選手”。在國際市場上,“巴西制造” 的食品就是品質和性價比的代名詞。巴西的咖啡、牛肉、糖等產品常年占據全球出口榜單前列,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我有個做堅果出口的朋友,訂單多得工廠 24 小時連軸轉,這些真金白銀的外匯收入,穩定了巴西的國際收支,也支撐著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轉。
再者,食品工業還是巴西社會穩定的 “壓艙石”。200 萬就業崗位背后,是 200 萬個家庭的生計。我廠里的老員工若昂,從建廠就在這里工作,現在已經能供兩個孩子上大學。這些穩定的就業機會,極大緩解了巴西的貧富差距問題,降低了社會矛盾。而且食品工業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發展,從包裝材料到冷鏈物流,形成龐大的產業鏈條,間接創造的就業機會更是難以估量。
對我們這些在巴西經商的外國人來說,食品工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這里豐富的資源和成熟的產業體系,讓創業變得相對容易;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倒逼我們不斷創新。我正計劃引入國內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把巴西特色農產品和中國的工藝結合,開發出更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畢竟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食品工業的故事永遠不會落幕,只會續寫更多精彩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