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伊以沖突12天后,當地時間6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表示,以色列和伊朗已同意全面停火。
特朗普發文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23日18時,特朗普稱,雙方停火將于大約6小時后開始,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24日零時。停火協議涉及兩個12小時的停火期,伊朗將啟動首次12小時停火,以色列將隨后進行第二次12小時停火,24小時后,戰爭將正式宣布結束。
美國《紐約時報》23日援引白宮一名高級官員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伊朗方面接觸后,于美國東部時間當天18時02分(北京時間24日6時02分)突然在其自創的社交媒體上發表帖文,宣布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就停火達成一致,這一舉動甚至令美政府部分高級官員措手不及:當時,以色列尚未確認停火,而就在特朗普宣布達成停火后三小時內,以色列又對伊朗發動新一輪襲擊,令人不禁懷疑各方是否真正就停火達成一致。
特朗普(資料圖)
此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聲明中強烈呼吁避免此次沖突進一步擴大到其他國家。他警告說,任何新的軍事干預都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對沖突相關方、整個地區乃至國際和平與安全造成沖擊。
古特雷斯譴責沖突造成平民傷亡、房屋及關鍵民用基礎設施受損。他指出,外交手段是解決伊朗核問題和地區安全關切的唯一最佳途徑。他敦促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2日說,伊朗核項目和導彈項目已受到“重創”,以色列行動目標“非常接近完成”。內塔尼亞胡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以色列不會與伊朗陷入消耗戰,但在任務完成前不會停火。他說,美軍轟炸對福爾道核設施造成“嚴重破壞”。以方正在追蹤“伊朗擁有的400公斤豐度為60%的濃縮鈾”,并已掌握“重要情報”。美國東部時間21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軍已“徹底清除”伊朗福爾道、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6月20日,伊朗和英國、法國、德國的外長坐下來談了三個小時。會談結束后,英國外交大臣拉米、法國外長巴羅、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發表聯合聲明稱,他們“討論了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計劃的途徑”,支持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他們對中東緊張局勢升級深表關切,重申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各方應避免采取導致該地區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舉措,并尋求談判解決方案,確保伊朗永遠不會獲取核武器。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此時提出停火協議,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美以認為基本已達成打擊伊朗擁核能力的目標。美國副總統萬斯23日對媒體表示,美國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后,伊朗已不具備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內塔尼亞胡24日也表示,以色列已實現“戰爭目標”。
內塔尼亞胡此前還說,以色列不會與伊朗陷入消耗戰。據一名以色列政府顧問向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估算,與伊朗作戰的每一天都要“燒掉”以色列大約3億美元。
伊以沖突(資料圖)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證實,伊朗當天對美國位于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并表示伊朗方面提前通知了美方,襲擊未造成人員傷亡。特朗普當天下午在社交媒體“真實社交”上連發多條帖文,“感謝”伊朗方面提前通知,使美方得以及時采取防護措施,避免人員傷亡。特朗普在帖文中說,伊朗此次共發射14枚導彈,其中13枚被攔截,1枚因飛向“不具威脅的方向”而未予攔截。他稱伊方的回應“非常軟弱”、幾乎沒有造成破壞。
說白了,雖然妥協不代表認輸,但問題是,美國在幫助以色列打擊伊朗,更是對伊朗核設施發起了轟炸的背景下,伊朗依然愿意妥協,這對于美國來說,不是一場勝利,又是什么呢?比如以色列方面已經開始表示:經過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的打擊,估計已讓伊朗研發出核武器的可能性,推遲了“至少兩到三年”。而特朗普對于此次“勝利”的渲染,肯定會更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