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6日,NBA選秀大會現場,一條消息在中國球迷圈子迅速刷屏——楊瀚森首輪第16順位被波特蘭開拓者選中,這一刻,社交媒體評論區炸開了鍋,除了祝福和調侃,最搶眼的還是那批自稱“20年開拓者球迷的老哥們,話題一瞬間從楊瀚森的未來,拐到了球迷身份的認定標準,這屆網友就沒打算讓氣氛平淡,誰都想“對噴兩句,哪怕是一條點贊回懟的評論,也要把情緒抬起來。
問題來了,開拓者為什么突然成了中國球迷的“熱門隊?說到底,還是因為這支球隊跟中國球員的交集太少,以往火箭那一套“姚麥情懷早已烙在一代球迷心里,開拓者呢?除了偶爾跟火箭對線、被羅伊絕殺,還真沒什么濃墨重彩的中國元素,楊瀚森的到來,直接讓這支西北小城球隊成了中文互聯網的新流量密碼,這種流量,和當年易建聯被雄鹿選中那種“新鮮感有點像,不過開拓者這撥流量,多少帶點歷史包袱,畢竟這支隊伍已經很久沒正經在輿論場刷存在感了。
再說回20年球迷這個梗,很多人一邊自嘲“20年老粉,一邊又忍不住質疑:到底誰才算是真正的死忠?是從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年代一路熬到利拉德時代的老炮,還是最近才跟著選秀熱度入坑的新球迷?其實這道題并不復雜,開拓者歷史雖然沒有湖人、凱爾特人那么輝煌,但也絕不寡淡,1977年那座總冠軍獎杯,至今還是隊史唯一的頂點——那年比爾·沃頓帶隊,從季后賽一路殺瘋,最后捧杯的一幕,已經成了波特蘭體育史上的神話時刻,后來德雷克斯勒、皮蓬、羅伊、阿爾德里奇到利拉德,球隊始終在季后賽邊緣徘徊,偶有高光,但從沒真正建立過“王朝霸業,這種球隊,適合慢熱型球迷,也考驗真情實感。
說到這里,繞不開的就是開拓者的老板風波,保羅·艾倫的離世和遺囑,讓球隊命運懸而未決,今年5月官方終于官宣掛牌出售,這個消息其實才是開拓者球迷真正心頭的隱憂,比起楊瀚森能不能打上主力,球隊未來到底歸誰管、會不會步入新一輪擺爛周期,這才是大家更關心的事,畢竟艾倫當年7000萬美元買下球隊,如今市場行情早已翻了十幾倍,誰接盤,球隊會不會變天,這些問題都懸著,球迷的心思也跟著吊著。
楊瀚森本人被選中,當然是中國球迷的興奮點,但更有意思的是開拓者隊內現狀,跟隊記者爆料,管理層不打算把楊瀚森當籌碼,反而在尋求交易艾頓、羅威——這說明球隊并不打算立刻爭冠,而是準備“重建+練新人兩手抓,這樣的戰略其實挺現實,畢竟目前這套陣容,別說爭冠,連季后賽邊緣都要靠點運氣,艾頓、羅威都不是不可或缺的“非賣品,反倒是楊瀚森,能不能在一年內打進輪換,才是真正的看點。
回顧開拓者這些年的操作,其實一直挺有“老實人屬性,既不主動擺爛也不狠心豪賭,每年都是兢兢業業打個第七、第八,絕殺、被絕殺、首輪游成了隊史日常,羅伊那記絕殺火箭、利拉德兩次壓哨送對手回家,這些名場面讓球迷津津樂道,但說白了,球隊始終沒能突破瓶頸,沒能成為“冠軍拼圖常駐成員,球迷也習慣了年年盼頭、年年失落,搖擺在希望與失望之間。
說到底,楊瀚森這波操作,既是中國球迷情感投射的新出口,也是開拓者管理層“抓住一切可能的策略體現,16順位這個位置,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既然選了就要給機會,不然又成了“擺爛隊浪費新秀的老劇本,現如今開拓者掛牌出售,未來充滿變數,楊瀚森要想真正打出來,靠的絕不僅僅是天賦和努力,更要看球隊愿不愿意給空間、輿論愿不愿意給耐心。
有趣的是,昔日“火箭死敵如今成了中國球迷新寵,這種歷史的輪回也挺魔幻,羅伊絕殺火箭那年,哪有誰會想到十幾年后中國球員會穿上開拓者球衣,而且還可能成為球隊新核心,這就是NBA,總有人設反轉、劇情翻車,球迷的身份也總在變化——昨天還是對噴對象,今天已經成了“同袍,誰敢說以后不會再上演新一輪的情懷拉鋸戰。
回到現實,開拓者這支球隊,短期內很難有大的起色,老板懸而未決、核心待定、陣容還在調整,擺爛的風險和練新人的機會并存,楊瀚森的到來,就像在波特蘭這座多雨的小城開了一扇新窗,也許下賽季不會有太多奇跡,但至少能讓中國球迷在凌晨的直播間多一個理由不睡覺,至于“20年老球迷到底算不算數,其實沒那么重要,誰都可以因為一個新秀、一次絕殺、甚至一次爭議成為球迷,重要的是,你真的還愿意點開波特蘭的比賽,陪他們走過下一個二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