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拆除國土境內高塔,中國人還沒發表意見,日本先坐不住了,不僅集體反對,還發起抗議,給中國施壓。
這件事情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處于輿論焦點的高塔,名為白玉山塔。
這座塔從修建開始,就見證著一段復雜的歷史,也承載著中日兩個國家不同的感情。
白玉山塔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
這座塔的最終結局會是如何?
日本修建,罪惡往事
在遼寧旅順境內,有一座海拔接近70米的建筑,形狀如同高高聳立的蠟燭,從下往上看,建筑頂端看不分明。
這就是旅順有名的白玉山塔,坐落于白玉山南部山巔,如今已經成為游客們必去的打卡景點。
據說,站在白玉山塔頂端,整個旅順的好風光都能盡收眼底。這座塔,在上世紀80年代險些被我國政府拆除。
出人意料的是,中國人民還沒來得及發表意見,大量日本人卻先表示激烈的反對,正大光明的干涉中國內部事務。
日本人的反應之所以這么過激,那是因為,白玉山塔的歷史淵源太過厚重,具體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爆發的日俄戰爭。
1904年2月,日本和俄國這兩個同樣野心勃勃的國家生了武裝沖突。
諷刺的是,他們沒有在俄國境內來打,也沒有進軍日本境內,而是把戰場選在了中國旅順。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俄國是個軍事強國,在對外擴張的問題上非常強勢,出兵速度也很快。
不過,這一時期的俄國并不是日本的對手,在經歷300多天的激烈交戰之后,俄國成了日本的手下敗將,灰溜溜地退出旅順。
可憐無辜的旅順人民,莫名其妙被卷入戰火當中,無法反抗,更無法逃跑。
長達300多天的噩夢里,他們的房屋隨時有可能被大炮轟炸,走在大街上,也隨時有可能被流彈擊中,不明不白地死去。
在戰爭中,承受最大痛苦的往往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說到底,戰爭的勝敗結果,并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但他們卻需要為侵略者的野心負重前行。
戰爭結束之后,日本順勢占領整個旅順地區,耀武揚威,以戰勝國的身份橫行霸道。
旅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抬不起頭,挺不直背,只能看著日本人的臉色過日子。
日本是一個非常善于自我標榜的民族,打敗俄國之后,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天下無敵,所以計劃在旅順修建一座建筑物,紀念自己獲得的成功。
要想讓日本政府自己出錢,這是不可能的。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想了個好辦法,面向日本民眾展開募捐,用不切實際的民族情懷綁架自己的同胞,最后順利征集到26萬日元。
這筆錢夠不夠用,他們也不知道。夠用當然最好,不夠也無所謂,反正在中國,他們有無數對象可以剝削和掠奪。
東鄉平八郎
為了表示對日本士兵的贊美,政府將建筑物命名為表忠塔。所謂表忠,就是表達忠誠,這和武士道精神的洗腦效果一模一樣。
修建表忠塔之前,日本人還專程修了個納骨祠,用來停放日軍陣亡的22000多具尸體,也用來紀念這些死去的日本士兵。
在日本官方的宣傳說法里,納骨祠的存在,為日軍亡靈找到了安息之所。
每年6月8日,殖民者都會大張旗鼓的在納骨祠舉行祭祀儀式,把中國人民的感情踩在腳底下踐踏。
白玉神社納骨祠前的表忠塔燈火通明
1907年,表忠塔的修建工作提上日程。
這座塔的外觀與蠟燭非常相似,形狀也是日本人特意構思的設計。
他們想把表忠塔打造為一根永遠不會熄滅的蠟燭,至于蠟燭紀念的對象,當然會與納骨祠對應起來,紀念那些死去的日本士兵。
高塔的海拔是66.8米,頂部尖端仿制成榴彈形狀,口徑為280毫米,惟妙惟肖。
日本人不相信中國的材料質量,所以特意斥巨資從國內運來水泥、花崗巖、鋼筋等原材料,用來給表忠塔打地基。
至于勞動力,他們也不需要為這個問題而擔心。旅順當地的老百姓,就是他們天然的資源。
普通人走在路上,隨時可能被殖民者強行拉到施工隊伍當中。
日本人的惡劣嘴臉,比封建地主階級還要不如。他們手底下的工人吃不飽飯,不能休息,只能像一頭頭驢一樣,一刻不停的干活。
誰敢喘口氣,但凡被監工發現,皮鞭子鐵棒子全部都得招呼到身上,拳打腳踢更是家常便飯。
據統計,日本政府強行征用了20000多名中國勞動力。上千人死于施工過程,光是從高塔上掉下來活活摔死的人,就有30多個。
所以,表忠塔是一座充斥著血腥和罪孽的高塔。它不僅記錄了日本殖民者的貪婪與殘暴,還凝結著中國勞動者的血淚。
這座塔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少人心里的一個坎。
除了中國人對此很是悲憤之外,蘇聯人從情感上也接受不了。
為此,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還提過一個讓人意外的建議。
赫魯曉夫
拆除高塔,引發爭議
1951年,旅順將表忠塔更名為白玉塔,政務院副總理黃炎培先生親自題寫塔名。
1953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問中國。作為中國的“老大哥”,他受到了周總理的熱情接待,還在總理的陪同之下參觀了旅順口。
黃炎培
對于赫魯曉夫,或者對于蘇聯人來說,旅順不算是一個好地方。曾經在這里,他們經歷了慘痛的失敗,被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
蘇聯人骨子里十分驕傲,根本看不起野蠻粗魯的日本人。就連自立自強的中國人民,他們也不放在眼里。
在見到高高的白玉塔時,赫魯曉夫的臉色沉了下來。這可不是個好東西,它既然是日本為了紀念自己的勝利修建的,那就同樣承載著俄國失敗的恥辱。
所以,赫魯曉夫提了個要求,把白玉塔拆除。
光是拆塔還不夠,他還要求在旅順口兩側重新修建兩座紀念塔,海拔比白玉塔更高,上面篆刻日俄戰爭中犧牲的俄國將領的名字。
赫魯曉夫洋洋得意,自以為提了個不錯的想法。殊不知,在中國人眼里,他的要求和日本人的做法一樣可惡。
日俄戰爭與中國無關,最大的受害者卻是中國人民。兩個國家,無論誰勝誰負都改變不了旅順淪為殖民地的事實。
所以日本是侵略者,曾經的俄國,同樣也是侵略者。
他們的野心,比起日本也是不遑多讓。唯一的區別只是在于,他們沒能順利跨過日本這道障礙而已。
所以赫魯曉夫的提議,完全是大國沙文主義的體現,完全忽視中國人民的感情,也踐踏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出于對同胞感情和主權利益的捍衛,周總理對此表示堅決拒絕。
他認為,白玉塔是中國慘遭帝國主義侵略的見證者。這個沉痛的歷史教訓不應該從中國消失,更不應該被中國人忘記。
落后就要挨打,喪失主權就要遭受凌辱。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會是這樣。
國家之間的競爭從來沒有溫情可言,從前日本人可以強迫中國人講日語,學日文,在表忠塔前鞠躬哀悼。
那么以后,如果中國重蹈覆轍,沒有日本,也會有其他國家欺負到我們頭上。
歷史不容忘記,大國沙文主義更不能容忍。所以赫魯曉夫想當然的提議,自然只能無疾而終。
這并不是高塔遭遇的唯一一次拆除危機,幾十年后,中國人再一次產生了拆塔的想法。
只是沒想到,日本人卻群情激憤,跳出來反對。
內政問題,不容干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代環境較為特殊,有人盯上了白玉塔,想將高塔參加摧毀。
好在周總理及時察覺,馬上阻止,這才把白玉塔保留下來。
到了80年代,國內再次出現了拆除白玉塔的聲音。
有的老同志認為,白玉塔的存在,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日本的戰勝紀念品,沒有資格繼續停留在中國的土地上。
白玉塔是骯臟的,無論后來變成什么樣子,它一開始黑暗的本質都無可否認。
當這個消息傳到日本時,許多日本人竟然集體抗議,反對中國拆除白玉塔。
在他們看來,侵略戰爭的失敗已經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好不容易能夠在戰勝他們的中國身上留下恥辱的印跡,他們怎么舍得就這樣抹去。
日本人的態度和行為非常可笑,自討沒趣。
中國的家務事,應該由中國人自己討論決定,輪不到他們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當然,他們的意見,反對也好,抗議也罷,都不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拆除白玉塔,保護同胞感情,這個理由可以接受。
但周總理曾經做出的指示,銘記歷史不忘教訓的初心,同樣也十分重要。
如果真的把白玉塔拆除,那就意味著又一個活生生的日軍侵華罪證被抹去。
他們本來就對自己侵略中國的行為咬死不認,證據沒了,那就更是順了他們的意。
所以,政府最終還是決定留下白玉塔,并且在1985年將其更名為白玉山塔,還把它納入了文物保護名單當中。
不管其他國家的人怎么看待這座塔,對于我們來說,它都是記錄侵略者罪行的重要證據,是歷史遺留的一段記憶。
只有記得傷痛,才能避免第二次踏進陷阱當中。
白玉山塔保留了下來,但應該改造的地方,還是必須要改造的。
日本侵略者篆刻的紀念性文字,以及那些陣亡士兵的名字,都在1949年被鏟除。
白玉山塔內部的日本元素,也被更加光明璀璨的中國國旗、中國符號所代替。
現在的白玉山塔,仍然是旅順的重要景點,而且還是當地不得不提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空空的骨灰盛放洞穴
每一天,都會有人專門來到這里,與當初飽受欺辱的先輩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看得清歷史,才能走得順未來的道路。
結語
白玉山塔依然高高聳立在白玉山上,像是經歷了一場輪回,那么復雜,又那么簡單。
它是日本人無法抵賴的侵略證據,是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歷史教訓。
來到白玉山塔面前,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過去,還應該有現在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