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這座鴨綠江畔的邊陲小城,是高句麗425年都城歷史的見證者,至今仍留存著好太王碑、將軍墳、洞勾古墓、丸都山城、國內城等眾多世界級文化瑰寶。
(丸都山城)
2004年,集安市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共42處遺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年,集安高句麗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首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21年來,集安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城成為瞭望高句麗文明的窗口,千年高句麗遺址正在這里煥發新生。
(丸都山城)
走在集安的土地上,歷史觸手可得。位于集安市區2.5公里處的丸都山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整體上北高南低,像一個向南傾斜的簸箕,又好像一個巨人張開了強壯的雙臂把丸都山城牢牢拱衛在胸前。
這里是高句麗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國內城的軍事守備城,又曾作為高句麗的王都使用,在高句麗歷史發展進程中起過重要作用。
(長壽王陵)
長壽王陵(將軍墳)建造于公元五世紀初,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歷史。將軍墳屬于大型方壇階梯石室墓,邊長31.58米,高13.1米,共有七級階梯,由22層石條逐層內收構成,設計完美,石造工藝精細考究,具有鮮明的高句麗民族特色,堪稱高句麗積石結構陵墓的巔峰之作,充分體現了高句麗人獨特的建筑理念和聰明才智。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鐫刻著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好太王一生的豐功偉績。這座碑高6.39米,重約37噸,主要為漢字隸書,同時保留部分篆書和楷書痕跡,形成一種獨特方正的書法風格,碑上共刻有1775個字,如今能辨認出1590字左右。作為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考古史料,好太王碑無論是文學價值還是史料價值,都無比珍貴。
(好太王碑)
這些遺存不僅是高句麗文化的結晶,更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生動寫照。
(“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 吉林省文旅廳提供)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愛心人士金明南、高金丹將“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捐贈給集安市博物館,讓這枚流散1700多年的文物順利“回家”。金印回歸意義重大,通化師范學院高句麗研究院院長孫煒冉教授表示,無論是“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還是“晉高句驪率善仟長”印、“晉高句驪率善佰長”印,都見證了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有效管轄。文物的出土與文獻相互印證,證明了高句麗屬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事實。省社科院吉林省高句麗研究中心主任祝立業表示,金印回歸豐富了我們對中央王朝管轄邊疆地方政權的認識,也推進了高句麗歷史學科的研究。
(根據“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推出的文創產品)
集安市博物館計劃舉辦高規格金印入藏儀式,邀請考古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并同步召開專題研討會,圍繞金印的歷史價值、工藝特征展開深度學術探討。博物館還將以金印為核心開發系列研學課程和文創產品,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集安市博物館)
申遺成功以來,集安市全面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大格局”。組織實施了遺址本體保護、壁畫墓防滲保護、遺跡變形監測等30多項文物保護工程,文物本體保護得到有效加強;持續提高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硬實力”,建立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系統和平臺,對世界文化遺產點24小時視頻監控,對集安市17座高句麗壁畫墓進行了數字三維重建,讓古老的藝術瑰寶跨越時空與現代觀眾對話。
在學術研究領域,聯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多所高等院校,開展了洞溝古墓群、國內城、丸都山城等多處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出版了《高句麗文物精粹》《高句麗王陵通考》《集安高句麗碑》等專著和論文40余篇。據吉林大學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王志剛主任介紹,吉林大學專門開設了高句麗渤海考古方向的博士培養項目,博士研究生的論文選題緊密圍繞高句麗相關課題展開,為深入闡釋高句麗歷史文化積累了堅實的人才儲備和學術資源。吉林大學文學院高福順教授則強調,未來要從哲學思辨、科學實證、家國情懷三個維度著手,強化理論研究,力求還原歷史本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句麗研究話語體系。
(高句麗文化旅游廊道)
在集安,高句麗文化的印記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成為驅動這座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為深度挖掘高句麗歷史文化價值,集安市文旅局全力推進高句麗文化旅游廊道建設,以輯文門舊址為時空起點,一條串聯古城早市煙火氣、鴨綠江健走步道的自然野趣、西城墻遺址的滄桑肌理與丸都山城險峻地貌的游覽線路,已成為游客觸摸歷史的“黃金通道”。
(高句麗遺址公園)
高句麗遺址公園內,老人在石雕群旁打太極,孩童在廣場上追逐嬉戲,這座以“遺址保護+園林綠化”為雙主題的公共空間,讓千年遺址成為承載當代生活的“文化客廳”。
(儒留園)
毗鄰好太王碑的儒留園,更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典范,園內以石雕群再現高句麗漁獵、樂舞場景,園外的房車營地則憑借“東北最優”的配套設施,成為G331國道上的網紅打卡地。
(《夢縈高句麗》演出)
大吉他廣場上表演的大型音舞詩畫《夢縈高句麗》,則以藝術形式激活高句麗文化IP。該劇以絢爛服飾、靈動舞姿還原高句麗民族的民俗風情,成為集安夜經濟的“吸睛招牌”。
(集安市游客服務中心)
集安市游客服務中心提供旅游咨詢、票務服務、休閑購物等多功能服務。自2024年9月11日投入使用以來,已接待約1.2萬人次游客。
(文創產品)
這座被歷史浸潤的邊境小城,正以高句麗文化為支點,撬動文旅產業的全新格局。集安市文旅局副局長劉平宇透露,以長壽王陵、丸都山城等為代表的省內主要景區,年游客增長率穩定在20%,而5A級景區的增速更達40%。
東北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德山教授說,最近幾年,吉林省充分發掘高句麗自身蘊含的深刻歷史和文化內涵,與吉林省文旅事業融合在一起,既加深了人們對高句麗問題的認識,也把高句麗歷史文化知識普及到了全國人民面前。
在丸都山城之中眺望山城的險峻,在高句麗遺址公園里回望歷史的厚重,在好太王碑上斑駁的字跡和長壽王陵千年的石條里與歷史對話,高句麗燦爛的文明仿佛鋪陳在眼前的畫卷,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這些珍貴的遺跡值得我們不斷守護與傳承。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殷維
攝影 張秋磊
初審:王偉光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