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進入七月下旬,臺灣政壇迎來一場空前激烈的政治保衛戰。7月26日,全臺24席藍營民代罷免案將正式投票,這不僅是一場單純的地方攻防,更是一場關于2026縣市選舉、甚至2028“大選”格局的全面預演。在民進黨策動的罷免風暴與側翼團體的連番圍攻下,國民黨已進入戰斗姿態,全黨上下動員,誓言“1席都不能少”。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清算,一次結構性削弱國民黨基層組織力與民意基礎的操盤工程。民進黨深知在中央執政疲軟、社會信任度低落的當下,唯一能確保延續權力結構的辦法,不是拼政績,而是拔對手的根。在這種邏輯下,24席藍營民代成了必須“清除”的政治目標。而國民黨若未能守住這些基層戰線,等于提前向2026、2028投降。
在這場決戰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三母雞”,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他們不僅是各自縣市的藍營重心,更是未來“接班梯隊”的熱門人選。在罷免攻防的最后關頭,他們不再只是市政負責人,而是藍營整個防線的最高指揮官,親自下場、連日奔走,為24位小雞沖鋒陷陣。
其中尤以盧秀燕最為亮眼。臺中是藍營2024年“搶地盤”的大勝區,當年一舉拿下6席民代,但如今已有3席罷免案成立,綠營與網軍聯手死咬剩下3席。“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盧秀燕化身“臺中戰神”,不僅親自站臺助陣、走訪基層、出鏡視頻,還將于7月19日主導舉行大型聯合造勢晚會,連韓國瑜、黃國昌、朱立倫都將共赴戰場,實質推動“藍白合”基層落地。
而她不僅要守中部,更要馳援北部。據國民黨臺中市黨部主委顏文正透露,7月19日當天新北也有大型造勢,盧秀燕將“南北奔襲”,全臺護盤。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就連網絡戰場她也不放過,近期親自錄制多支短影音,為各地藍營民代發聲,動員群眾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展現她兼顧傳統組織與新媒體戰的全能動員力。
蔣萬安也終于從“市長角色”轉化為“戰時戰斗員”。面臨臺北5席藍委罷免考驗,他頻繁現身各區宣講會、黨部會議、輔選集會,不僅在臺面上高調表態,還私下定期與民代密談策略,形成“臺北隊”集體應戰模式。這是蔣萬安執政以來首次展現“領袖力”,能否借此次反罷行動站穩黨內地位,將成為觀察未來的關鍵。
張善政也沒有旁觀。他雖是桃園市長,卻成為北北桃罷免戰中的“機動先鋒”。不僅桃園戰線拉滿,新北、臺北、新竹等地也爭相邀請張到場輔選。他的行程已全面排爆,連幕僚都感嘆:“沒有市政會議的時候,全是選戰。”張善政的優勢,在于他曾任臺“行政院長”,是藍營中少數具備國家級施政經驗的重磅人物。如今他以“前政務官”的高度,為反罷免辯護,既撐聲勢,也帶論述,讓藍營的戰場有了高層級的支撐。
除了三母雞全臺奔襲,藍營也在嘗試結構性反擊。例如由“戰斗藍”趙少康牽頭,與網絡紅人“館長”陳之漢連線,嘗試撬動中間選民與青年族群;基層黨部啟動電話動員與社區巡講;國民黨中央投入資源,統一文宣口徑與社群策略,一改過去“各自為戰”的被動姿態,形成較為系統的作戰格局。
這場罷免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民進黨慣用的“側翼治理”模式再現。罷免不靠政績、不講程序,僅靠情緒動員與媒體放大。反之,國民黨若未在此役中阻擊成功,其基層組織將嚴重受損,“選將難”“固樁難”“動員難”將成為連鎖反應。而民進黨則可能借機收編藍營淺藍選區,重塑2026縣市長版圖,為2028年選戰提前布局。
從戰術角度看,藍營此役需同時守住三條防線:一是民意防線,要讓選民知道罷免不是正義,是政治斗爭;二是輿論防線,避免被綠營操作“罷免正當化”的話語陷阱;三是組織防線,必須以行動破除“低投票率+高動員”的罷免陷阱。而這一切,最終還是回到一件事上:有沒有政治意志,敢不敢一戰。
此役之后,藍營是否具備真正整合、動員、迎戰的能力,將一目了然。盧秀燕、蔣萬安、張善政這三母雞,是否能帶著小雞躲過這場屠殺風暴,也將決定藍營未來的生機與布局。而這場投票,表面上是24席民代的命運之戰,實則是臺灣政局未來四年的關鍵分水嶺。
7月26日,不只是罷免與否的投票,更是藍綠實力的終極體檢。如果國民黨守住,就是反擊號角;如果守不住,就是兵敗如山倒。藍營走到今天這一步,退無可退。剩下的,只有決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