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水彝寨,福地臘科?!标柎喝拢覀冏哌M春天,漫步在彝寨臘科村,探尋這里獨特的旅居魅力。
在彩云之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的山水間,藏著一個宛如世外桃源的彝族聚居村寨——大栗樹鄉臘科村委會臘科村。這里是一個傳統的彝族村落,名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知名度不言而喻。
臘科村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整個村莊的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青瓦土墻的傳統彝族建筑盡顯特色,蜿蜒曲折的青石板古道穿越于山林之間,串聯起百年時光。
今年年初,臘科村憑借獨特的歷史建筑、文化遺產、自然風光與生態景觀,正式躋身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行列。
這個名叫臘科的秀麗村落,如同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古樸而迷人的光芒,照亮了周圍連綿不絕的青山。臘科村始建于清初,悠悠三百余載,裝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承載著先輩們奮斗的足跡,留下寶貴的遺產。
在臘科村,80%以上的建筑為傳統四合院,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3棟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筑靜靜矗立,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走進村落中央,標注有“望鄉樓”“文狀元府”的兩幢古建筑映入眼簾。它始建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望鄉樓、文狀元府宛如一雙明珠,靜靜散發著古樸而迷人的光芒,向后人述說臘科村的傳奇故事。望鄉樓,佇立在村口,是思念的守望者。曾經,這里青壯年為賣三七常年在外,家中親人的目光常常望向遠方,盼望著他們的歸來。如今,望鄉樓不僅是觀賞美景、休閑娛樂的場所,更是游子心中的牽掛,時刻提醒著他們?;丶铱纯?,不忘來時路。文狀元府,這座百年老宅,以其獨特的“一顆印”建筑風格,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感恩柱”的故事,如同一首溫暖的歌謠,傳唱著感恩之情;“三億財門”的傳說,則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滄桑。
臘科村的獨特魅力,不僅在于自然風光與歷史建筑,更在于其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臘科火腿”香味四溢,“彝族弦子舞”熱情奔放。村里還組建了文山州首支農民合唱團——臘科彝族農民合唱團,他們用歌聲唱出臘科的新故事,歌曲《我唱臘科給你聽》更是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北京游客李先生正坐在民宿的院子里悠閑地品茶,他興奮地說:“和北京相比,這里空氣清新,生活節奏慢,村民特別熱情,飲食也很有特色。”漫步在村里,處處可見悠然自得的游客,或拿著相機捕捉古樸建筑的韻味,或與村民圍坐聊天,感受著淳樸的民風。
在發展旅居產業的過程中,臘科村依托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調動群眾力量,黨員帶頭,村民投工投勞,完成了污水處理、水系景觀等建設。村民還免費讓出自家土地支持“蚱哥驛站”、臘味坊民宿等的建設。同時,臘科村積極盤活閑置資源,將閑置老校區、民居改造為集民俗體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民宿區。通過“引企入村、村企雙贏”模式,引入馬關縣鴻隆后勤有限公司,打造臘科·山隱民宿,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也提高了當地群眾的收入。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既留住了鄉愁記憶,又為文化旅游產業增添了獨特魅力,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臘科就是一個度假休閑、尋找鄉愁的好地方。
時值仲春,臘科村田野上油菜花競相怒放,金色花海與古村落的滄桑風貌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絕美的田園畫卷。走進油菜花海,感受春日的活力與浪漫。這里的生活和文化,讓旅居客們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生動詮釋了彝寨的生活之道、待客之道,游客們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還能深度體驗慢節奏的鄉村生活。
臘科村,這個隱藏在云南山間的寶藏村落,正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完善的旅居設施,逐步成為人們向往的旅居勝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居游客。
作者:李光員(作者系文山州作協會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