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安順云峰屯堡景區熱鬧非凡。鼓聲、號角聲震耳欲聾。沉浸式劇目《跟著九哥逛屯堡》正式首演,游客們踏上了一場穿越之旅。
游客化身“士兵”
當天下午2點,演出正式開始。“開街咯。”一名身著明代軍屯服飾的“大將軍”聲音響亮喊道,《跟著九哥逛屯堡》拉開帷幕。
“爾等敢投軍否?”“大將軍”向臺下數百名游客詢問。
“有何不敢!有何不敢!”游客們紛紛回答。
隨后,游客們化身成為“士兵”,將酒壇摔碎在地,重現明代軍屯將士出征時的決絕,開啟了劇目第一幕——摔壇出征。
“將軍”和“士兵”們沿著景區路線一路前行。游客們從“看戲人”變成了“戲中人”,在劇情中穿越六百年時空,體驗屯堡文化。
據了解,整場劇時長約40分鐘,共有四幕,分別是摔壇出征、慶功賀宴、屯邊戍守、家業興盛,講述了屯堡人自明朝由中原遷徙到貴州,并在貴州落地生根的歷史軌跡。
編劇龐凡告訴記者,《跟著九哥逛屯堡》演員陣容龐大,超過了100人,同時,對音樂、道具等都進行了精心設計。更主要的是,該劇目強調互動性和沉浸感,在“摔壇出征”環節,游客高舉酒壇,與“將軍”一起宣誓;“慶功賀宴”中,游客與“將士”共飲米酒,參與花燈、射箭、投壺等民俗活動;“四坊五匠”區域,則融入了非遺蠟染、山歌對唱等傳統技藝,讓游客“走著走著就進了歷史”。
“我們不是在表演一個歷史,而是邀請游客一起進入、一起演繹屯堡文化的前世今生。”龐凡說。
從一首歌到一幕劇
劇目的靈感,來源于以安順一首原創歌曲——《九哥》。劇目《跟著九哥逛屯堡》也正是以這首歌為藍本逐段展開,劇本與歌詞高度契合,歌詞即劇本的“文脈”,劇本則是歌詞的“形體化”。
歌曲《九哥》由安順市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范成榮作詞,石詠與吳發健作曲。
“歌詞有厚重的歷史感。”作曲人之一吳發健回憶說,2024年12月中旬,他第一次見到歌詞后,就被其深深打動了,歌詞情感真摯,訴說著一個故事。
歌詞以敘事方式,描繪了屯堡男人的忠義仁勇與家國擔當,從“摔壇出征”到“家業興盛”,四段歷史片段清晰勾勒出屯堡人的前世今生。
歌曲反復吟唱的“九哥”,不是具體的人名,而是屯堡男人的縮影,代表著屯堡人忠義仁勇的精神——在屯堡村寨中,“九叔叔”“九爺爺”“九哥”是常見的稱呼。
“這首歌的結構和節奏,隨著歷史情節的推進而層層遞進:從酒壇到酒壺,再到酒杯、酒盞,寓意時代發展、社會變化、情感傳承。”吳發健說,歌曲初稿完成后,他們歷經了多次修改,小到一個音符,甚至一個字都進行了討論,最終,2025年年初歌曲出爐。
目前,《九哥》已成為安順一個新的文旅IP,深受廣大市民和游客喜愛。
讓文旅體驗“活起來”
演出結束后,現場參與的市民、游客贊不絕口,大家意猶未盡,還沉浸在劇情中回味。
“太震撼了!”游客萬江紅說,同以往坐在臺下看表演不同,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感覺猶如一場穿越之旅,讓自己也成為了劇中人,現場無論是表演還是音樂,都令人動容,他會向親朋好友力薦,一定也要來云峰屯堡感受一下。
廣東游客陳女士則說,此前,他們對屯堡文化并不了解,當天跟著演員們一起,進入“劇情”之中以后,明白了屯堡人如何來,為何留下,又如何延續下去。
當下,全國文旅產業迎來沉浸式體驗熱潮。從陜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到四川樂山的實景山水劇,再到河南洛陽的“穿漢服游古城”等沉浸式體驗,巧妙融合了歷史與現代、現實與虛擬、科技與文化,讓游客們仿佛置身于全新的世界,從“旁觀者”轉變為“劇中人”,以多樣化的身份深度參與其中。
安順依托深厚的屯堡文化資源,推出沉浸式實景劇《跟著九哥逛屯堡》,不同于“看完即走”的傳統觀演模式,實現了游客從“觀眾”到“角色”的轉變,也讓600多年的屯堡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下一步,安順將繼續探索沉浸式體驗的新形式,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為游客創造更多獨特的文化體驗。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