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驕陽似火,涼都,清風拂竹。
貴州水城:清涼火把,燃情歲月。
“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7月18日,貴州水城將被熊熊燃燒的火把照亮,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季盛大啟幕,這片土地將變成歡樂與激情的海洋。
“星回于天,臘盡歲終,持炬照田,祈豐禳災。”這不是簡單的篝火聚會,而是一個民族千年的精神在新時代的壯麗綻放。這簇從歷史深處燃起的火焰,正以其熾熱的光芒,照亮民族團結與共同發展的嶄新圖景。
貴州水城:清涼火把,燃情歲月。
火把節,烙印在彝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胎記,《西南彝志》記載著火把驅邪除害的莊嚴使命。在水城這片多民族共生共榮的沃土上,火把節已從單一民族的“文化孤島”,演變為各族兒女共享的“精神盛宴”。彝家漢子點燃松明火把的瞬間,苗家姑娘的銀飾在火光中跳躍,布依族的長號聲融入達體舞的節奏。政府精心搭建的文化橋梁,讓不同民族在火把中相會、在民歌中相知相融。當各族青年圍著同一堆篝火跳起“阿細跳月”,古老的火把已悄然化為連接心靈的紐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圖景在火光中生動鋪展。
貴州水城:清涼火把,燃情歲月。
“倉廩實而知禮節”,水城火把節在新時代的嬗變,正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詮釋。節慶已從傳統的驅邪祈豐,蝶變為文旅交融的經濟引擎。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智慧引領下,火把節化身“金字招牌”,千戶彝寨的民宿一房難求,海坪小鎮的特色長街宴座無虛席,今年更是升級為火把季,系列活動從7月18日持續至8月17日。來自重慶的游客楊華瑜感慨道:“這里的人非常熱情,文藝節目精彩絕倫,山山水水美不勝收,彝族人民的好客讓我深受感動。”據統計,2024年火把節期間,水城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億元,帶動數千戶群眾增收。這燎原的“節慶經濟”之火,如《管子》所言,“衣食足則知榮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澎湃動能,照亮了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火把節的光,更深層地映照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實步伐。當各族同胞共舉火把時,一如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正應了《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無數個“小家”的和諧交融,構筑起中華民族“大家”的堅實根基。火把節,成為一堂行走的“五個認同”實踐課,讓共同體意識在火光中深深熔鑄于血脈。
貴州水城:清涼火把,燃情歲月。
當水城的火把再次點亮夜空,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千年民俗的薪火相傳,更是各民族在中華大家庭中和合共生的時代畫卷。這躍動的火焰,正如《莊子》所言“薪盡火傳”,這既是彝家兒女對“豐年人樂業”的祈盼,更是中華文明在守正創新中生生不息的永恒光焰——在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中,每一簇火苗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力量都終將匯入時代的洪流。(圖/文 李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