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看起來很壯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于是,全球知名城市競相建高樓,就是為了爭一下世界排名出點風頭,國內城市也紛紛效仿,各種摩天大樓方案紛紛亮相。
這熱烈的競爭氣氛,被兜頭潑了一盆涼水,國家出臺政策明令禁止建500米以上的高樓。主動退出競爭,國家到底有什么考慮呢?
全球超高層建筑,中國占一半
中國“基建狂魔”的稱呼,果然不是亂吹的,而是通過實打實的成績奪下來的。除了大型工程建設之外,中國的遍布多個城市的摩天大樓,也是一個有力佐證。
根據某國際機構的統計數據,我國超過300米的高層建筑,全國共有400多座,占全球總數量的三分之一多。
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以上海、廣州、深圳等為代表的沿海發達城市,也成為這些城市中的地標性建筑。
畢竟摩天大樓在很多人眼中,都是經濟發達城市繁榮的象征,是當地的名片,更是當政者的政績,很多城市擠破腦袋也想建一座摩天大樓。
2020年,全球有106座200米以上的高樓竣工,中國占據了其中的56座,超過全球總數的半壁江山。
如今,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樓是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度達828米,據稱只要上樓的速度夠快,一天就可以看到兩次日落,一次是在樓底,一次是在樓頂。
比哈利法塔稍矮一點的,是位于上海的中信大廈,高度為632米。雖然比哈利法塔矮了接近200米,但這也是世界第二高的大樓。
在大樓高度排行榜上,全球前十名中有六席位于中國境內,分別位于上海、深圳、廣州、天津、北京和臺北。
前10名中我國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名額,在前二十的排名中,我國的高樓數量同樣超過一半。可以說,我國的高樓不是最高的,但絕對是最多的。
新中國是在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曾經也窮國,對發達國家充滿向往,而高樓大廈無疑是經濟發達的象征,住上高樓也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
從貧窮落后到逐漸富強,眾多城市紛紛提高大樓的高度上限,上海建了600多米的高樓,一些城市表示不服,憋著勁要建更高的摩天大樓。
武漢、成都都規劃過超600米的高樓,長沙還想超越迪拜建世界最高樓,幾座城市的野心不可為不大。
當然,現在這些想法只能停留在規劃中,因為國家已經多次出臺政策,明令禁止修建超過500米的高樓。
摩天大樓“限高令”越來越嚴
針對全國各地對摩天大樓的熱情越來越高的情況,國家有關部門不得不出臺政策,限制摩天大樓的野蠻發展。
2024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嚴格限制250米以上的建筑,明令禁止修建5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
這一政策出臺之后,很多城市的摩天大樓夢戛然而止,原本規劃的超高層建筑不得不主動降高。
長沙野心勃勃的“世界第一高樓”被叫停,成都熊貓大廈削減至488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樓降至498米,武漢綠地中心也降低到475米。
禁令的效果可見一斑,而這并不是國家第一次出臺“限高令”。在2023年,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文件,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和建設超高層大樓。
這一禁令之前,官方的說法是“一般不得新建”,而這次的禁令直接使用“不得新建”的說法,顯示政策越來越嚴格。
國家限制大城市建超高層建筑,對小城市也做出了相應規定,要求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最高不超過18層,建設密度也有所要求。
從三四線小城市到一二線大城市,“限高令”覆蓋全國,給摩天大樓熱潮潑了一盆冷水,全國各地的摩天大樓夢才逐漸冷卻下來。
當然,這也引發了一系列不好的后果,譬如天津的117大廈,投資了600多億,建到596米就停了,修建多年之后仍未封頂。
類似這樣的超高層爛尾樓,全國各地還有80多座,原本應當成為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現在卻成了“城市避雷針”,還是爛尾的那種。
誠然,這些摩天大樓爛尾,也不能完全怪到國家“限高令”的頭上,畢竟后來出臺的政策,不會影響到之前已經開建的大樓。
之所以爛尾,主要還是建筑商的原因,只是正巧趕上“限高令”,然后這些政策就成了背鍋俠。雖然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問題,但“限高令”也必須得堅決推行。
摩天大樓隱患多
國家對摩天大樓的限制,看似限制了城市發展,但實際上卻是為了讓城市發展更好地服務社會民生,畢竟摩天大樓建得太高太多,確實容易引發諸多問題。
動輒三五百米的高樓,平時可能還沒什么問題,一旦發生火災那就是大事故,而人員密集的摩天大廈,更是火災的重點區域。
大樓里密布的電線,還有大量吸煙人群在樓道里扎堆吸煙,隨處亂扔的煙頭,都是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引發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發生火災后,著火地點以上的樓層,里邊的人員如何逃生,這就是一個大問題。樓層低還可以跳窗逃生,樓層太高的話,就算有消防救援,也沒辦法從跳窗逃生。
再就是我國消防車的云梯高度只有100米出頭,這種高度看起來很高,但在摩天大樓面前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五百米的摩天大樓發生火災,100多米的消防云梯根本摸不到邊,別說滅火了,就連救援都存在巨大困難。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高層的人只能聽天由命,運氣好能活下來,運氣不好就直接拿到“天堂券”,從此告別牛馬生活。
為了實現足夠的高度,如今的摩天大廈一般都采用鋼結構搭建,外層使用玻璃幕墻,這種墻根本起不到隔熱保溫的作用,夏天太陽曬著樓內溫度奇高,冬天又像個冰窖一樣。
要想保持樓內適宜的溫度,只能加大空調的功率,而這無疑會浪費更多能源,大幅增加運營成本。
為了維持大廈的正常運轉,運營方只能通過提高租金的方式來增加收入,但租金提高之后,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租率始終在低位徘徊。
幾百米的摩天大樓,結果大部分樓層都空置,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較高的空置率,是很多城市摩天大樓的通病。
全球各地離譜的“限高令”
在摩天大樓兇猛發展的時候,我國出臺“限高令”給其潑水降溫,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總體而言,我國的“限高令”只能算是稍微收緊,其他國家的一些限令簡直是不可理喻。
作為全球聞名的“浪漫之都”,巴黎在2023年出臺政策,對新建筑的高度進行嚴格限制,要求不超過37米或12層。
這樣的高度,在我國很多小縣城都能輕松突破,所以讓人很難想象,在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會有這樣的奇葩要求。
巴黎之所以出臺這樣一條離奇的規定,是由180米高的“三角塔”引起的。這座建筑在2021年開建,預計2026年完工。
從開建開始,“三角塔”就飽受爭議,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嚴重破壞了巴黎的“天際線”。從南北方向看,這是一座刀片式的建筑,東西方向看,這又是一面巨大的憑證。
雖然該建筑只有180米高,但這已經是巴黎“第三高”的建筑,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最高的是埃菲爾鐵塔(324米),其次是蒙帕納斯大樓( 209米),第三就是“三角塔”。
因為矗立在市中心,再加上特殊的造型遮擋了視線,這讓很多巴黎人惱火,紛紛抗議“三角塔”的建設。
為了順應民意,巴黎市政府最終決定恢復37米的高度限制,這相當于重新執行1977年的高度限制規定,目的就是保持19世紀以來的巴黎天際線高度。
在摩天大樓和天際線之間,巴黎顯然選擇了后者,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無法理解的行為,但在歐洲這卻被看作理所應當的事。不得不說文化的差異果然巨大。
類似巴黎這種超出想象的“限高令”,在歐洲很多城市上演,相比較而言,我國的“限高令”已經非常溫和。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發展,以后肯定還會出臺更嚴格的“限高令”,畢竟大樓修建之后是給人來住或者用的,摩天大樓建得再高,里邊沒人也是白搭。
叫停摩天大樓的無序發展,很明顯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舉措,一切都是為了讓城市的天際線更廣闊,讓大家的生活更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