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誤判了中國實力,80年前是這樣,80年后還是如此。
環球時報報道稱,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北海道地區射擊場展開一場“驚天發射”,只見88式地對艦導彈冒著火光斜著就撲了出去。據悉,這是日本第一次在本土進行這樣的遠程導彈發射活動,由此遭到當地居民強烈不滿,很多團體都自發在駐地前游行抗議。
事實上,通過對該導彈的了解,不難發現,日本此次醉翁之意不在酒,絕非普通試射那么簡單。
(日本在北海道一射擊場試射88式地對艦導彈,結果遭到當地居民強烈抗議)
先來看這款88式地對艦導彈。
日本官方資料顯示,這款導彈射程150公里左右,而且采用了更加靈活的車載機動發射平臺,比起固定陣地,可以極大程度增強戰時生存能力,以免被對手導彈精準斬首。
從理論上說,88式地對艦導彈是具備對敵方艦隊形成威脅能力的,目前,日本計劃將其部署在本土海岸線,可覆蓋第一島鏈關鍵海域,甚至能夠封鎖臺灣海峽,成為日本“以岸制海”的一張“王炸”。
但日本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
88式地對艦導彈不過是他們構建“攻防一體”體系的“鋪路石”,隨著之后技術不斷升級,該導彈射程還會進一步提升至250公里以上。
若沿著該思路往下分析,這體現出日本正在加速擁有先發制人的手段,旨在擺脫對美國依賴,邁向軍事正常化,到那時,恐怕日本還會發展更危險的武器,比如高超音速導彈。
(88式地對艦導彈將部署日本本土海岸線,有可能具備封鎖臺灣海峽的能力)
要知道,《和平憲法》規定,日本不允許擁有進攻性武器,即便其聲稱88式地對艦導彈只是訓練、且只為“自衛”,但性能上就明明白白透露出“進攻屬性”。
所以,日本本土試射,在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挑戰了《和平憲法》核心原則。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年來,日本一直打著美國支持旗號,或明或暗地進行軍事擴張,比如2015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就曾下令修憲,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2022年,岸田又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首次明確“反擊能力”,逐步從“專守防衛”轉向“先發制人”。
到了2025年,日本不光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堂而皇之采購大批F-35戰機、將兩棲攻擊艦“航母化”,現在還意圖研制遠程導彈,背后野心,懂的都懂。
甚至是,日本還公開支持臺灣,喊話“臺灣有事就等于日本有事”,這無疑干涉了中國內政。再加上88式地對艦導彈可能具備的“鎖臺”能力,對地區穩定局勢也產生影響。
(同樣都是反艦導彈,但論射程,88式地對艦導彈被中國東風導彈甩開一大截,可想而知威懾力也將大打折扣)
這說明什么?
日本一步步從架空憲法到軍事松綁再到體制突破,漸進式地瓦解《和平憲法》約束,直接挑動周邊國家緊張神經。
比如通過導彈布局“第一島鏈”,意圖不言而喻直指中國;
再比如日俄之間的島嶼之爭,88式地對艦導彈部署完畢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俄軍;
更重要的是,這也可以說是對美國的一次試探,若美國不管,那日本自然有更多信心去研制進攻性武器,從而擺脫美國控制,重塑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地位。而若是管了,那日本就暫時收斂三分。
說白了,這就是日本對美國容忍度的“投石問路”、對中俄的威懾之舉。
當然,正如文章一開頭所說,日本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誤判中國實力。即便他們給88式地對艦導彈加上“遠程”這個前綴,也改變不了射程只有100多公里的事實,所謂對標東風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畢竟,東風導彈最短射程也有2500公里。
總之,日本突破憲法約束的行為,中國還是應當有所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