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日本拋出一份重磅文件——新版《防衛白皮書》,直接把東亞局勢推到風口浪尖。這份報告長達500頁,措辭罕見地緊迫,直言東亞進入“戰后最大危機時代”,重點指向中國大陸在臺海的動作,稱大陸正用一種“第三種方式”推進統一。這“第三種方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爭,也不是和平談判,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策略。
日本的《防衛白皮書》把中國在臺海的行動定義為“灰色地帶”策略,意思是通過非戰爭的軍事手段,逐步改變現狀,既不觸發全面沖突,又能持續擠壓對手的戰略空間。
這種方式被報告稱為“第三種方式”,區別于直接開戰或和平談判。它結合了軍事威懾、經濟壓力和信息操作,形成一種精密的綜合策略。2025年7月15日發布的這份報告,詳細列舉了中國在臺海的具體行動,試圖用數據和案例說明大陸的意圖和能力。
首先,中國海警船在臺灣海峽的巡航已成為常態。2024年,巡航頻率顯著增加,尤其在金門、馬祖附近海域。海警船的行動有條不紊,巡邏路線覆蓋臺灣周邊關鍵水域。2024年10月,海警船首次繞行臺灣島一周,這一行動沒有動用武器,但展示了中國對臺海的控制力。
報告指出,這些巡航不僅是對臺灣海巡的直接壓力,也向國際社會傳遞信號:大陸有能力在不引發戰爭的情況下,改變臺海的實際控制格局。金門海域的控制線在2025年上半年已向金門一側推進12海里,臺灣海巡船的活動范圍明顯受限。
其次,解放軍的軍機活動也成為“灰色地帶”策略的重要部分。2024年5月,軍機多次飛越所謂“海峽中線”,飛行路徑精準,次數較前一年增加40%。這些行動通常在清晨或夜間進行,迫使臺灣戰機頻繁起飛應對,但始終避免直接沖突。解放軍的飛行不僅測試臺灣的防空反應速度,也通過高頻率的出動消耗其資源。報告提到,臺灣的戰機維護成本因此大幅上升,老舊裝備的磨損問題日益嚴重。
解放軍的演習內容也在升級。2024年8月,解放軍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演習,重點演練“海空聯合封鎖”和“信息壓制”。演習中,艦艇編隊在海面上展開,配合電子干擾設備,模擬切斷臺灣的通信網絡。
2024年11月,另一場演習在臺灣南部海域進行,模擬封鎖巴士海峽,切斷臺灣的海上運輸線。臺灣90%的石油和70%的糧食依賴海運進口,這些演習直接威脅其能源和物資供應。報告強調,解放軍的演習不再局限于傳統火力打擊,而是轉向非對稱作戰,比如通過精準打擊和封鎖癱瘓對手經濟命脈。
中國軍力的技術優勢是白皮書關注的重點。2024年,中國國防預算達到1.6萬億元人民幣,約為臺灣軍費的17倍。這些資金重點投入到高超音速導彈、太空偵察衛星和人工智能作戰系統。2024年3月,中國成功試射一款高超音速導彈,測試場地位于西北地區,導彈以超高速度精準命中目標。
同期,中國發射了多顆偵察衛星,覆蓋臺海的監控能力大幅提升。這些技術手段讓大陸無需大規模登陸,就能通過遠程打擊和信息控制實現戰略目標。相比之下,臺灣的軍事能力明顯落后。報告指出,臺灣陸軍60%的裝備服役超過30年,反艦導彈密度僅為大陸的1/8。2025年,臺灣軍費增長幾乎停滯,軍工廠的流水線效率低下,老舊裝備的維護成本高企。
白皮書還分析了“灰色地帶”策略的深層邏輯。這種方式通過持續的低強度施壓,讓臺灣陷入兩難境地:抵抗可能導致沖突升級,退讓則意味著戰略空間的逐步喪失。2024年,臺灣當局在金門、馬祖海域的應對趨于保守,海巡船往往選擇避讓,避免與大陸海警船正面沖突。這種退讓在島內引發爭議,民眾對當局的信心下降。
與此同時,大陸通過經濟合作加深兩岸聯系。2025年上半年,福建沿海港口的對臺貿易額增長15%,貨輪頻繁往返,顯示出經濟融合的加速。這種“軍事施壓+經濟拉攏”的組合,讓臺灣的戰略選擇越來越有限。
日本對這種策略的評估充滿憂慮。報告認為,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正在構建一套無需登陸就能癱瘓臺灣的體系。解放軍的演習和巡航不僅是對臺灣的直接壓力,也在向美日等外部力量展示控制力。
2024年12月,解放軍在東海進行了一次聯合演習,艦艇與無人機協同行動,模擬應對外部干預。這種演練讓日本感到自身在臺海問題上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報告警告,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強力干預,臺灣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被逼向“事實性統一”——政治上保留名義,但軍事和經濟命脈完全受大陸掌控。
這份白皮書不僅是局勢分析,也是日本為自身軍事擴張鋪路。報告提出,未來5年日本防衛預算將增至43.5萬億日元(約2.1萬億元人民幣),重點采購美制“戰斧”巡航導彈,并聯合美英意澳研發第六代戰機。
2025年1月,東京的軍事智庫展開激烈爭論,專家們認為日本必須擁有“對敵基地攻擊權”,以應對所謂的中俄聯合威脅。這標志著日本“專守防衛”原則的實質性突破。報告還渲染中俄軍事合作的“威脅”,稱兩國在東海的聯合巡航是對日本安全的挑戰。然而,這種解讀被中國駁斥為蓄意歪曲。
中國對白皮書的反應迅速而明確。2025年7月12日,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在記者會上指出,日本通過渲染“中國威脅”為自身擴軍找借口,無視自身軍力擴張的事實。他提到,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日本應反省歷史,而不是挑動對立。
中國的立場清晰:臺海問題是內政,任何外部干涉都不可接受。與此同時,大陸繼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2025年6月,福建與臺灣的貿易額進一步增長,顯示出經濟融合的持續深化。
日本的防務報告拋出“第三種方式”的概念,點燃了臺海局勢的討論。中國以精準的策略推進統一,究竟會如何重塑東亞格局?日本的擴軍計劃又能否改變其戰略困境?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一起探討這場無聲較量的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