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村到網(wǎng)紅村
何以美麗樓納村?
來自非洲乍得的穆薩帶著好奇
來到貴州興義市樓納村
當一天村民
體驗當?shù)匦罗r(nóng)人的生活
村支書陳再安爽朗地介紹自己為“老陳”
兩人的相遇會帶來怎樣的趣事?
短短十年
這個黔西南布依族村寨
人均可支配收入
從2011年的3896元增至約1.8萬元
80%的家庭開上了小轎車
穆薩感嘆:“這是中國速度!
這在我的國家不可能做到
你們怎么做到的?”
穆薩跟隨老陳的腳步
在村中尋找答案
村民王萬綠的經(jīng)歷最為生動
她曾從事土地種植業(yè)
年收入不足萬元
2011年后,她果斷轉(zhuǎn)型開了餐館
“生意太好了!人多時都不夠賣!”
她臉上洋溢的笑容
是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最真實的注腳
航拍下的韭菜田綠意盎然
吳尚琴邊指導(dǎo)收割邊告訴穆薩:
“這些韭菜直供香港,一年能產(chǎn)200多噸!”
在樓納河,穆薩被清澈的水流吸引:
“這是你們的母親河?”
村民吳榮忍感慨道:
“以前是又臟又臭的小水溝!
全靠城市治理和村民環(huán)保意識提升
水清了,岸綠了?!?/p>
如今,沿河散步已是村民的日常
美麗如何滋養(yǎng)文化根脈?
村中二十余位手藝人
守護著聯(lián)手二胡、交手嗩吶等老手藝
王招龍說,他們的演出足跡
遍布北京、成都、云南……
在貴州省的比賽還拿過第一
毛華芳自豪地說
“老手藝也能賺大錢!”
對于這門老手藝
穆薩的體驗卻連連“翻車”
惹得小院的村民笑聲不斷
人民生活如何煥發(fā)新生機?
從直播間熱情推介家鄉(xiāng)的村民主播
到長廊下與穆薩親切話家常的老人
穆薩慢慢愛上了這里的生活狀態(tài)
夜幕降臨
穆薩受邀加入村民的家宴
“唱首山歌感黨恩,黨的恩情記在心……”
這首布依族山歌唱出了村民心聲
穆薩問道:
“你們這里吃飯怎么說?”
吳榮忍說:
“吃飯,我們布依族叫‘更好’!”
老陳舉起一杯茶說:
“把布依族的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得更好
今天我們樓納村做到啦”
一個村莊的破繭成蝶
在點點星空中越發(fā)美麗
離開樓納村時穆薩說
來到這里前
“網(wǎng)紅村”這個詞于他而言
只是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模糊標簽
然而,短短一天的“村民”體驗
卻像一把鑰匙
為他打開
看到這里鄉(xiāng)村發(fā)展的大門
他會帶著這個故事
回到他的祖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