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嬰兒公民權懸了!最高法院若放行特朗普禁令,美國“出生地原則”將成歷史……
華盛頓的最高法院即將上演憲法保衛戰——特朗普政府試圖用行政令推翻實行157年的“出生公民權”,而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大法官可能為其打開綠燈。一旦裁決通過,每年超15萬在美國出生的嬰兒將被剝奪公民身份,這不僅是對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公然挑戰,更是美國“生而平等”價值觀的崩塌時刻。
一、憲法橡皮擦:特朗普的“血統公民權”新政
這項爭議政策的核心是對憲法的“重新解讀”:
行政令狠砍公民權:特朗普上任首日簽署命令,規定父母非公民或永久居民的新生兒不獲公民身份。數據顯示,每年約15.5萬嬰兒受影響,其中72%來自拉丁裔家庭;
政府的法律詭辯:司法部稱第十四修正案僅適用于“受美國管轄”者,而臨時訪客、非法移民的子女不屬于此列。副檢察長索爾在法庭上宣稱:“1868年修憲時, framers沒打算給外國人子女公民權”;
歷史判例被顛覆:1898年“黃仲凱案”明確出生地原則,但政府稱該判例“僅限永久居民”。憲法學者布魯斯·阿克曼指出:“這是對百年判例的系統性篡改”。
二、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傾斜”:三權制衡變三權合流?
6:3的保守派構成讓裁決充滿懸念:
先例大開綠燈:2025年以來,最高法院已三次支持特朗普移民政策,包括驅逐委內瑞拉移民、取消臨時保護身份。自由派大法官凱坦吉·布朗·杰克遜怒斥:“法院成了行政分支的橡皮圖章”;
司法程序被架空:政府要求法院繞過實體審查,直接推翻全國禁令。哈佛法學院教授勞倫斯·特賴布指出:“這是在要求法院‘先斬后奏’,踐踏正當程序”;
民意與司法的割裂:民調顯示52%美國人反對取消出生公民權,共和黨中僅43%支持。但最高法院近三年判決中,68%與保守派意識形態一致。
三、15萬嬰兒的命運:從“美國夢”到“無國籍危機”
政策若實施,將引發連鎖災難:
無國籍兒童潮: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這些嬰兒若不被父母原籍國接納,將成為無國籍者。2024年類似案例中,澳大利亞曾出現2000名“無國籍兒童”;
社會撕裂加劇:拉丁裔團體已發起“出生權保衛戰”,計劃在最高法院外舉行萬人抗議。洛杉磯移民權益組織警告:“這比修建邊境墻更傷人”;
國際形象破產:歐盟外交官匿名稱:“美國在人Q領域的道德高地徹底崩塌”。還援引美國《獨立宣言》稱:“看來‘人人生而平等’要改成‘父母高貴者生而平等’”。
四、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生死劫”:從廢奴到排外的異化
修正案的歷史經緯充滿諷刺:
廢奴運動的遺產:1868年修憲旨在賦予前奴隸公民權,文本明確“出生即公民”。如今卻被用來排斥移民,形成“從解放到排斥”的荒誕輪回;
排外主義的回潮:19世紀排華法案曾剝奪華人公民權,2025年政策可視為歷史重演。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稱:“這是‘血統論’在美國的復辟”;
制度性歧視的制度化:政策配套措施包括“出生公民權審查數據庫”,要求醫院收集父母移民狀態,被隱私權組織稱為“數字古拉格”。
特朗普競選集會時曾發言 :“我們不能再讓外國人來美國‘生娃占福利’,這是對合法公民的背叛!”;
自由派大法官 dissent :“當憲法被用來制造二等公民,司法系統就成了暴政的幫兇”;
網友神評 :“建議特朗普改美國憲法第一句為‘所有人生而平等,除非你爸媽沒綠卡’——這很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結語:
當美國最高法院的法槌落下,決定的不僅是15萬嬰兒的命運,更是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身份認同。從“給世界所有苦難者以希望”到“用血統劃分貴賤”,特朗普政府正在用行政令和司法傾斜,一點點擦除美國憲法上“生而平等”的墨跡。
美國網友評價:當美國開始對新生兒的國籍斤斤計較,它失去的將不僅是道德權威,更是“美國夢”最根本的基石。
(信源標注:參考路透社、美聯社報道;法律分析援引耶魯法學評論、布倫南司法中心報告;歷史背景綜合哈佛大學出版社《美國公民權史》;國際反應來自聯合國難民署及各國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