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工產業的高速發展,三乙胺等危險化學品在食品加工、醫藥制造、農藥生產等多個關鍵環節中被廣泛使用。然而,三乙胺本身具有高揮發性和強刺激性,一旦泄漏,輕則污染環境,重則引發火災爆炸或人員中毒事故。近年來,相關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倒逼企業加快推進?;繁O測的技術升級。
面對行業“看得見風險卻摸不著手段”的現狀,大連理工大學“氣安盾——三乙胺智慧化監測系統”項目應勢而起。項目團隊突破傳統金屬氧化物傳感材料瓶頸,創新性引入鉬摻雜鑭鐵氧體材料,并結合自主設計的無線通信系統,實現對三乙胺氣體的高靈敏、低成本、遠距離監測,力求為?;饭芾硖峁┮话选翱萍贾€”。
據悉,“氣安盾”已在多個典型場景中完成部署測試,穩定監測距離達到3000米,設備續航時長可達15個月。在性能層面,相較傳統MOS氣體傳感器,該產品靈敏度提升11倍、制造成本下降至原來的1/200,真正做到了“技術+性價比”雙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在2024年“明石杯”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賽中榮獲一等獎(全國第五名),并在大連理工大學科創競賽中斬獲一等獎。目前項目團隊已與相關企業簽訂采購協議,進入標準化芯片生產流程,正在加速邁向市場化落地。
“氣安盾”的技術路徑并非紙上談兵。項目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的Mo摻雜鑭鐵氧體材料,其表面形貌具備高比表面積與多孔結構,氧空位豐富,能夠在微量三乙胺出現時迅速響應。同時,通過優化電源模塊與主控芯片,該系統在復雜工業環境中也能穩定運行。團隊還正在積極引入AI算法與傳感器陣列技術,進一步提升氣體識別的選擇性與智能化水平。
在成果轉化方面,“氣安盾”項目已完成專利申請2項、發表SCI二區論文1篇,相關技術路線被企業合作方評價為“可直接落地、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項目計劃于2025年完成首輪融資,重點用于擴大產線、建立長期服務體系,并在三年內實現多氣體并行檢測技術的產業轉化。
“我們希望把監測做到極致,不只是探測,更要預測與預警?!表椖控撠熑诵显瘦o表示,“一套監測系統不能只服務實驗室,它必須真正走入工廠車間,服務產業升級?!?/p>
從科研實驗室到產業一線,“氣安盾”項目正邁出堅實步伐。它不僅在技術性能上刷新了行業對氣體傳感器的認知,也在成果轉化與社會價值上實現了從“高校成果”向“產業利器”的成功躍遷。未來,隨著化工與食品行業對安全監測的需求持續提升,這枚由青年科研團隊打造的“智慧化氣體護盾”,將為更多高風險行業帶去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