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國籃球最讓人“心里咯噔的消息,大概就是楊瀚森成了NBA首輪秀,簽下了那份一眼看去比CBA頂薪高出幾條街的新秀合同。
實事求是講,楊瀚森這次的確走到了很多前輩沒能企及的位置。20歲出頭的年紀,被NBA球隊用首輪簽挑中,這本身就意味著認可和期待??蛇@些年看多了“天才少年出國,最后歸來時只剩一身疲憊和一地流量,內心難免會多一層自問:NBA能養成多少中國球員?高薪合同到底能撐多遠的夢想?楊瀚森的這一步,究竟意味著什么?
放在中國體育的大環境下看,頂級球員出國打球早已不是新鮮事。從姚明到易建聯,每一代都有“沖擊世界的身影。但說到底,能在NBA真正站穩腳跟的,始終是極少數。楊瀚森能拿到這份合同,固然有他在CBA的亮眼表現做底氣,也有NBA對亞洲市場的“額外期待??珊贤瑪底衷倨粒瑲w根結底只是個起點?!澳昙o輕輕就拿到這么多錢,值嗎?有人會羨慕,有人會質疑。其實換個角度想,籃球這行,說白了靠的是實力和結果,商業價值從來不是白給的。你值多少錢,機會就會給你開多少價碼,沒有誰能光靠想象吃一輩子紅利。
但捧上天也好,唱衰也罷,場上的事始終得靠自己去打拼。開拓者隊不是慈善單位,他們同樣有自己的算盤。2+1+1的合同結構,說白了前兩年是保障,后面兩年球隊說了算。意思很明白:你行,你就留下繼續賺;你不行,隨時調整。NBA的規則就這么直白,規矩不能亂。其實這種“先養后看的用人方式,在中國體制內也并不少見。外界容易高估保障,低估了背后的競爭壓力。別只盯著數字,忘了NBA這碗飯有多難端。
再說句不那么中聽的話,中國球員出海,除了拼球技,背后還扛著一整個市場的期許。楊瀚森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說重一點,他甚至不是“自己人能隨便放棄的對象。商業合同背后,是一條條合作鏈、一張張門票和一份份品牌廣告。這些壓力,既能變成動力,也可能讓人喘不過氣。我們當然希望他成為中國籃球新的旗幟,但喜愛歸喜愛,別把所有希望都壓在他一人身上。NBA不是許愿池,這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事。
我個人更愿意看到的是,楊瀚森能在新環境下安下心來,哪怕初期遇到挫折,也能咬牙堅持,不為一時的“高薪所累,更不為外界的流言左右。中國球員能不能在世界舞臺上站穩腳跟,看的不是一份兩份合同,更不是一時數據的浮沉,而是能不能守住職業底線、持續提升自己。合同再大,終究只是個添頭。真正的價值,還是要靠自己一場場比賽拼出來。
最后還是要提醒一句,職業體育說到底講的是秩序和公平。楊瀚森拿到高薪,是他努力和機遇的結果,不該被神化,也不必被過分期待。觀眾和媒體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緒化的吹捧或唱衰。中國籃球想要真正進步,靠的不是一個人的合同數字,而是整個體系的良性循環和持續成長。希望楊瀚森能穩住腳步,也希望我們所有關注者,都能守住常識和邊界,不讓“錢途遮住了籃球本來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