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陜西榆林紅堿淖,隨著大批遺鷗雛鳥的破殼而出,這里又迎來了一年之中最為熱鬧、最富生機的時節。
在紅堿淖保護區的鳥島上,新生遺鷗雛鳥在親鳥的帶領下,開始學習游泳與覓食等生存技能。據了解,今年春季氣溫回升較慢,遺鷗回歸紅堿淖的時間有所推遲,當地采取多種措施,確保遺鷗棲息和繁殖安全。
陜西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賈建軍告訴記者,今年的遺鷗繁殖期,管理局利用新建的鳥類智慧監測系統,實時掌握遺鷗種群動態,還為遺鷗投喂高蛋白面包蟲,保障遺鷗的營養攝入,保障遺鷗的營養安全,同時通過多級人員巡查和無人機巡查,全方位地開展保護工作,全力保障遺鷗繁殖期安全。
據了解,遺鷗是世界瀕危珍禽,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全球數量在2萬只左右,繁殖地高度集中于陜西榆林紅堿淖等高原湖泊濕地。近年來,隨著當地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遺鷗種群數量呈現穩步恢復趨勢。
“當前正是遺鷗繁殖的高峰期,首批破殼的雛鳥已開始下水覓食,還有一部分(卵)正在島上孵化。”賈建軍表示,根據實時監測數據評估,預計今年成功孵化的遺鷗雛鳥將達到3000只,保護區遺鷗種群數量屆時將突破6000只。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秦峰|馬騰 閆景)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