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凌晨,貴州雷山縣丹江鎮被暴雨籠罩。4時58分,雷山縣氣象臺將暴雨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計大塘、望豐等鄉鎮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這場持續的強降雨最終演變為一場災難——羊排安置點38棟、39棟居民樓背后的山體突然撕裂,裹挾泥石的洪流如猛獸般撲向居民樓,一樓商鋪瞬間被泥漿吞沒,低層住戶門窗碎裂,有人被困在陽臺上大聲呼救。
這場災難的殘酷程度遠超想象。目擊者回憶,山洪夾雜著泥石沖垮了居民樓的承重墻,一樓商鋪內的貨架、商品被卷得無影無蹤,二樓住戶的陽臺幾乎與洪水齊平。更揪心的是,有居民被困在陽臺上,洪水已淹到腰間,逃生通道被泥石流封死,只能死死抓住欄桿等待救援。
關鍵時刻,丹江鎮政府的應急響應展現了高效與擔當。鎮政府工作人員透露,早在暴雨預警發布后,他們已通過“敲門行動”提前轉移了大部分居民。“羊排安置點背后是陡坡,我們一直擔心暴雨引發滑坡,所以提前通知居民撤離。”一位參與轉移的干部表示,僅僅15分鐘,首批7名村民全部撤到安全區。對于未能及時撤離的居民,雷山縣消防救援大隊迅速出動,利用二節拉梯在雨中搭建“生命通道”,將被困者逐一救下。截至當天11時,這場吞噬樓房的山洪滑坡竟無一人傷亡。
暴雨過后,羊排安置點一片狼藉。記者在現場看到,38棟、39棟居民樓一樓被泥石填滿,最深的地方超過1米,部分墻體出現裂縫。商戶們正在清理店內的淤泥,一位店主指著灌滿泥漿的貨架無奈地說:“這些貨物全廢了,損失至少十幾萬。”目前,政府已啟動損失統計工作,并調配工程機械對道路和居民區進行清淤。
對于受災居民,丹江鎮政府已開放臨時安置點,提供食物、飲用水和基本生活用品。“我們正在對周邊山體進行全面排查,確保不再發生次生災害。”應急局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對安置點的房屋進行安全評估,對受損嚴重的住戶進行妥善安置。
此次事件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相關話題在抖音等平臺的播放量超過百萬次,點贊數達1947次。以下是部分代表性評論:
- 地質隱患質疑派:
“羊排安置點背靠陡坡,當初選址時是否做過地質評估?”(抖音用戶@山清水秀)
“2025年3月州生態移民局才來調研地質災害防范,說明這里早有隱患,為何不提前加固?”(微博用戶@貴州見聞)
- 應急能力點贊派:
“15分鐘轉移居民,消防冒雨救人,雷山政府這次反應真快!”(微信用戶@平安是福)
“氣象預警和基層排查到位,避免了更大悲劇,為雷山的應急體系點贊!”(今日頭條用戶@民生觀察)
- 極端天氣反思派:
“貴州近年暴雨頻發,山區安置點是否該重新規劃?”(知乎用戶@地理愛好者)
“建議推廣望豐鄉青山村的‘四個到位’經驗,把預警和排查做實做細。”(抖音用戶@防災小衛士)
此次雷山山體滑坡事件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其暴露的問題值得深思。一方面,羊排安置點作為超萬人社區,其選址和地質安全評估顯然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盡管州生態移民局在今年3月已開展調研,但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仍需提速。另一方面,極端天氣的常態化要求我們必須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從望豐鄉青山村成功避險的案例來看,精準預警、責任落實、宣傳培訓和快速響應是關鍵。
未來,政府應加大對山區安置點的地質監測投入,建立“人防+技防”的雙重預警體系。同時,需加強對居民的防災知識培訓,通過定期演練提升應急反應能力。對于此次受災商戶,建議設立專項救助基金,幫助他們盡快恢復經營。只有將“安全”二字刻進每一個環節,才能在極端天氣面前守護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這場暴雨夜的生死考驗,既是一次應急能力的“大考”,也是一記警鐘——在氣候變化加劇的今天,唯有未雨綢繆、科學應對,才能讓“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美好愿景真正照進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