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家茶余飯后最喜歡聊的還是房價,房價下跌,總有個說法,跌狠點,最好把那些炒房的都給套死,這話聽著解氣,但現實真這么簡單嗎?
說實在的,那些專業炒房客,未必是最慘的,人家玩這個,本質是門生意。
生意場上,哪有只賺不賠的道理,早些年房價蹭蹭漲的時候,人家早就賺得盆滿缽滿。
這兩年行情是不好,虧是肯定虧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底厚實,抗風險能力也強點。
更重要的是,人家信息靈通,路子野,嗅到苗頭不對,跑得比誰都快,至少能少虧點。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次投資失誤,傷筋動骨,但遠談不上最慘。
真正慘的,其實是下面這四類人
第一類:高位接盤的剛需族
這才是最扎心的一群人,他們不是炒房,是真真正正要安個家、娶媳婦、讓孩子上學的人。
可能就在去年,或者前年,看著房價一天一個樣,心里發慌,怕現在不買,以后更買不起,全家老小齊上陣,掏空六個錢包,東拼西湊,咬著牙在最高點上了車。
結果剛簽完合同,辦完貸款,房價就開始跌。
房子還沒住熱乎,紙面財富先蒸發幾十萬,每月雷打不動要還一大筆錢,利息一點沒便宜, 看著別人現在能便宜幾十萬買同小區同戶型的房子,心里那個滋味兒,找誰說理去。
第二類:囤了多套房的家庭
他們跟專業炒房客還不完全一樣,可能手里有點閑錢,看著別人買房賺錢眼熱,或者想著給孩子準備一套,給老人準備一套,或者單純覺得錢放銀行貶值,不如換成房子保值。
一沖動,把家底兒都押進去了,甚至可能也借了點錢。
房價不漲反跌,預期的租金回報也沒影兒,手里的房子成了燙手山芋,賣吧虧得肉疼,還未必有人接盤。
不賣吧每月物業費、可能存在的貸款利息照交不誤,他們本想著靠這個暴富,就想跑贏通脹,結果踩進了坑,資產嚴重縮水,進退兩難。
第三類:開發商
尤其是步子邁太大、杠桿加太高的, 很多人覺得開發商是萬惡之源,房價跌了活該,話是這么說,但開發商真要倒下一大片,那可不是啥好事。
回不了款,銀行催債、供應商要錢、工人工資要發……哪哪都要錢。
他們倒下了,后面跟著倒霉的是一大串產業鏈和無數普通家庭,尤其是買了期房的。
第四類:靠房地產吃飯的普通人
這個群體規模龐大,卻最容易被忽略,想想看,一個樓盤背后有多少人?賣房子的中介、置業顧問,設計師,工地的建筑工人,裝修的工長和工人,賣建材的、賣家具的、賣家電的……
這些人,很多可能也背著房貸、養著家。
行業寒冬一來,他們是最先感受到刺骨寒意的,一個房產銷售員,可能剛畢業沒幾年,躊躇滿志,結果行業急轉直下,收入銳減甚至歸零,房貸怎么辦?生活怎么辦?
他們的困境,是實打實的生存危機。
所以,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房價下跌,遠不只是讓幾個炒房客肉疼那么簡單。
最終沖擊到的,是無數普通人的生活根基,那些在高點咬牙上車的剛需,那些本想改善卻被套住的中產家庭,那些資金鏈緊繃的開發商,以及千千萬萬依附于這個行業的普通勞動者。
炒房客虧的是利潤,甚至可能是部分本金,而這四類人,輸掉的很可能是半生積蓄、家庭穩定、事業前途,甚至是當下的生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