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貴州剿匪指揮部里,師長捏著剛送來的戰報,“啪”的一聲拍在桌面上,扭頭沖旁邊的參謀長興奮的說道:“這小子半年內第四次特等功了吧!”
大家都知道,一等功都是很少見的榮譽,更別說特等功了。而他卻在半年多的時間里,能拿4次特等功。這個人是誰呢?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這位英雄吧。
當然,還有他的連隊,還有上甘嶺的那場戰役……
農家子弟投身軍旅
1927年,在河南省林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迎來了一個男孩,取名叫李保成。和那時千千萬萬的農家孩子一樣,日子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平靜地流淌著。然而,時代的風云激蕩,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1947年,中國大地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戰爭的烽火燃遍了神州。這一年,20歲的李保成,作出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決定:放下握慣了的鋤頭,報名參軍!
入伍的第一天,這個連自己名字都寫得不太利索的小伙子,站在隊伍里顯得那么笨拙。誰能想到,在太行軍區這個革命的熔爐里,經過艱苦的訓練,李保成竟迸發出奪目的光彩。
洛陽揚名:一戰立威
時間來到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關鍵階段。在第二次解放洛陽的戰斗中,激烈的巷戰考驗著每一個戰士的勇氣。正是在這場硬仗中,年輕李保成,打出了讓整個部隊都為之震驚的耀眼戰績。
當時戰斗異常膠著,李保成憑借過人的膽識和敏捷的身手,在復雜的環境中不斷尋找戰機。先是勇猛戰斗,親手擊斃了23個敵人!
但這還沒完。在一番激烈交火后,他發現一處倉庫似乎有異常動靜。憑借敏銳的戰場直覺,他判斷里面可能藏著不少敵人。悄悄靠近偵察后,證實了他的猜想,里面有不少的敵軍!
形勢一下子變得極其危險。對方人數眾多,而且據守在堅固的倉庫里,自己只有一個人,強行進攻無異于送死。怎么辦?李保成急中生智,迅速將6顆手榴彈緊緊地捆扎在一起。然后,他隱蔽在安全位置,對著倉庫里的敵人大聲喊話,發出了最后通牒:“里面的敵人聽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立刻放下武器,雙手抱頭走出來投降!否則——”他揚了揚手中捆綁好的那捆威力巨大的集束手榴彈,“我立刻炸掉倉庫,讓你們一個也活不了!”
他突如其來的喊話,讓敵軍亂了陣腳,在看到那捆顯眼的手榴彈更是第一時間求饒。他們看不清外面到底有多少人,但是能這么自信不怕死的喊出來,那必然是有所準備的。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最終,這31名敵人乖乖打開門,舉手投降了!
這場戰斗的結果堪稱傳奇:李保成一個人,擊斃敵人23人,俘虜敵人31人!繳獲的槍支彈藥堆積如山,足足裝滿了三大馬車!在戰后召開的慶功大會上,許多身經百戰的老兵都忍不住拍著他的肩膀,驚訝又佩服地說:“好小子!你這一仗打的,簡直頂得上半個連的戰斗力了!”這話一點也不夸張。
憑借這場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李保成榮立個人一等功!他和他所在的英勇集體,也因為整體的杰出表現,榮獲了部隊的最高榮譽——集體特等功!
消息很快傳回了他的家鄉林縣。家鄉的父老鄉親們激動萬分,為他感到無比驕傲。大家自發集資,精心制作了一塊光燦燦的木匾,上面刻著四個大字:“為民立功”!這塊匾,不僅是對李保成個人的褒獎,更是家鄉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從此,“李保成”這個名字,在軍中迅速傳開,成為響當當的英雄代號。
淮海建功:“三勇士”與“功上加功”
就在洛陽戰役結束不久,淮海戰役于1948年11月打響了。這是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略大決戰。此時已升任134團8連連長的李保成,再次沖在了戰斗的最前沿。
在一次至關重要的偵察任務中,李保成和另外兩名戰友,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過人的膽識,意外發現了敵人一個旅級指揮所的位置!更關鍵的是,這個指揮所周圍的防守力量相對薄弱。戰場上的機會稍縱即逝,戰機就在眼前!
沒有絲毫猶豫!李保成和兩位戰友當機立斷,決定發起一次大膽的奇襲。說干就干!他們分工協作,幾顆精準投出的手榴彈呼嘯著飛向目標,隨著幾聲巨響,敵人的指揮所瞬間被炸塌!
不等敵人反應過來,三人端起沖鋒槍,如同猛虎下山般沖了進去,邊沖邊猛烈掃射。強大的火力和無畏的氣勢,徹底打垮了指揮所內敵人的抵抗意志。結果,他們以區區三人之力,成功俘虜了包括敵副旅長在內的12名敵軍高級軍官!這一行動干凈利落,效果驚人。
這一壯舉不僅砸碎了敵人的大腦中樞,更極大地打擊了敵軍士氣。李保成和他的兩位戰友榮立特等功!
淮海戰役規模宏大,戰事膠著。到了戰役第二階段,敵人為了挽回敗局,集結了裝備精良、彈藥充足的部隊,向我軍陣地發起了瘋狂的反撲,攻勢異常兇猛。在這個危急關頭,李保成再次臨危受命,承擔起一項艱巨的攻堅任務。
面對敵人堅固的防御工事,尤其是那些火力強大的地堡群,強攻必然造成巨大傷亡。李保成沒有蠻干。他利用黑夜作為掩護,親自帶隊進行細致周密的偵察,摸清了敵人地堡的位置。他敏銳地發現了一條敵人防守相對薄弱的隱秘小路。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中形成。他精心挑選了兩個班的精干戰士,趁著漆黑的夜色,悄無聲息地沿著那條小路迂回穿插,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了敵人地堡群的側后方。時機一到,李保成果斷下令攻擊!戰士們將準備好的手榴彈精準地投入地堡射擊孔或薄弱位置。只聽幾聲巨響,爆炸的火光在黑夜中閃亮!僅僅用了7顆手榴彈,他們就成功炸毀了敵軍5個關鍵的地堡!李保成,再次創造了戰斗效率的奇跡!
這5個核心地堡的毀滅,讓敵人的火力網瞬間被打亂,防御體系土崩瓦解。我軍主力部隊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迅速發起沖鋒,一舉占領了這塊戰略要地!
占領陣地只是第一步。敵人絕不會甘心失敗,必定會組織兵力猛烈反撲,企圖奪回陣地。李保成率領戰士們依托剛奪取的工事,頑強地堅守陣地。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陣地反復易手又反復奪回。正是他和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筑成的這道鋼鐵防線,死死頂住了敵人的反撲,為我軍大部隊組織最后的決定性總攻,贏得了至關重要、分秒必爭的寶貴時間!
李保成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堪稱完美:從巧妙偵察、迂回奇襲、高效摧毀核心工事,到率領部隊頑強堅守。鑒于他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建立的累累功勛,他再次榮立個人一等功!
家鄉林縣的父老鄉親們,聽到李保成在淮海戰場上再立新功的喜訊,再一次沸騰了!為了表彰這位家鄉英雄的不朽功績,鄉親們滿懷敬意,精心制作了第二塊記功木匾,莊重地刻上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功上加功”!這塊匾,是家鄉人民對他“為民立功”后更進一步的敬意。
西南剿匪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但西南地區的匪患仍然十分嚴重,威脅著百姓的安寧。1950年,李保成隨部隊轉戰貴州,執行艱苦卓絕的剿匪任務。
黔西地區山高林密,地形極其復雜險峻。土匪熟悉地形,他們利用錯綜復雜的溶洞、險要的山隘作為巢穴,負隅頑抗。剿匪戰斗環境艱苦、難度大,遠超平原地區的正規作戰。補給線漫長,導致戰士們常常要面臨缺糧少彈、風餐露宿的困境。
李保成率領著他的連隊,鉆進了這群山之中。面對這種情況,他因地制宜,制定了靈活的戰術:白天部隊隱蔽休整,躲避土匪眼線;夜晚悄無聲息地行軍,專門挑選土匪警惕性最松懈的深夜,發動突襲!這種“晝伏夜出,攻其不備”的戰術,讓土匪們疲憊不堪。
然而,這股盤踞多年的頑匪異常狡詐,匪首安文廣最為詭計多端。剿匪部隊與土匪在黔西的崇山峻嶺間周旋了近六個月之久。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極其細致的偵察中,李保成和他的偵察兵們最終鎖定了土匪的一個核心巢穴——一個極其隱蔽、易守難攻的天然溶洞:蚌井洞。這個洞口狹窄,里面卻又深又復雜,土匪在里面囤積了糧食彈藥。
面對拒不投降,還想瘋狂突圍的土匪,李保成果斷決定:強攻!在沖鋒的過程中,李保成身先士卒,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身負重傷!他強忍著傷痛,繼續往前進攻。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在進攻主力時,在一條岔路的小道發現了匪首安文廣的身影。生死關頭,李保成果斷出擊,親手擊斃了這個作惡多端的匪首!
匪首的斃命徹底瓦解了匪徒的士氣。這場艱苦卓絕的蚌井洞戰斗,最終以剿匪部隊的全面勝利告終。
在這場持續近半年、貫穿整個黔西剿匪行動的重大戰役中,李保成再立戰功。不到半年時間,連續榮立四次特等功!這個紀錄在軍中堪稱空前絕后。
戰友們既欽佩又感慨,常常開玩笑地對他說:“你這立特等功的速度,可比咱們每月領津貼還要勤快呢!”這雖是玩笑話,確確實實的表達了對他的敬佩。
當勝利的喜訊傳回李保成的家鄉林縣,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又為他送上了第三塊木匾,上面赫然刻著:“剿匪功臣”!
血戰上甘嶺:鋼澆鐵鑄的八連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烽火連天。李保成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入朝初期,李保成被任命為軍警衛連連長,負責保衛首長安全。但李保成始終牽掛著炮火連天的最前線,他渴望和戰士們一起在戰斗。于是,他就多次向上級遞交請調報告,請求辭去警衛連長職務,到最危險的一線步兵連隊去帶兵打仗。
15軍軍長秦基偉將軍深知李保成是一位難得的打仗奇才,放在警衛連確實有些“屈才”。經過慎重考慮,秦軍長批準了他的請求,將他調往最能發揮其戰斗精神的134團,擔任名揚全軍的“紅軍連隊”——第8連的連長。于是,李保成成為了15軍最年輕的連長之一,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前線指揮崗位。
1952年10月,舉世震驚的上甘嶺戰役爆發。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在世界戰爭史上都極其罕見。美軍企圖奪取志愿軍中部戰線戰略要點五圣山的前沿陣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投入了空前強大的兵力火力。
李保成率領的8連,奉命堅守整個戰役的核心陣地之一——597.9高地上的一號坑道。這場戰斗的慘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美軍為了奪取這個小小的山頭,傾瀉了史上空前猛烈的炮火。平均下來,每秒鐘就有6發炮彈呼嘯著砸落在597.9高地上!山頭被炮火反復犁翻,地表工事幾乎全部被摧毀,山頭硬生生被削低了整整兩米!坑道就是戰士們唯一的庇護所和戰斗堡壘。
李保成率領全連官兵,就在這人間煉獄般的環境中,浴血奮戰,整整堅守了14個晝夜!這14天,每一天都無比漫長,每一刻都在生死邊緣徘徊。坑道里最初還能收集到一點點滲水,很快連這點水也沒有了。戰士們為了生存,迫不得已開始喝自己的尿液。到了后期,連尿液都枯竭了。
極度的干渴和饑餓,讓戰士們虛弱到了極點。許多人嘴唇干裂出血,喉嚨像火燒一樣,連端起槍的力氣都快沒有了。身體被消耗到了極限。然而,每當坑道外傳來敵人沖鋒聲,一種無形的力量好似在戰士們體內爆發。他們總能奇跡般地站起來,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拿起武器,憑借著鋼鐵般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將沖鋒的敵人打退!
戰斗期間,敵人還使用了慘無人道的毒氣彈。毒煙彌漫進坑道,許多戰士劇烈咳嗽,淚流不止,甚至窒息。在這危急時刻,李保成第一個示范用用尿打濕破爛的毛巾,捂住口鼻進行防護,避免了恐慌蔓延,保住了坑道陣地。
從14日到29日,在長達14天的坑道堅守血戰中,美軍向597.9高地發起了多達85次瘋狂猛烈的進攻!戰斗最慘烈的時候,坑道里能戰斗的人員已經所剩無幾。30日晚,在最危急的反沖鋒時刻,李保成率領著僅存的戰士們,高喊著口號,發起了決死的反沖擊!
當硝煙稍稍散去,一面飽經戰火、布滿381個醒目彈孔的紅旗,終于被牢牢地插上了597.9高地的主峰!這面千瘡百孔卻屹立不倒的旗幟,向世界宣告了志愿軍戰士不可戰勝的意志!
勝利的代價是巨大的。在整個597.9高地的殘酷防御戰中,八連原有戰士,加上后期增援戰士400余人,最后僅剩下6人。而這6人中,重傷的李保成是其中之一。八連的戰士們,在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陣地上,殲滅了超過1700多名武裝到牙齒的強大敵人!平均下來,每一名八連的戰士,都要直面超過8名敵人的瘋狂進攻!
上甘嶺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了整個志愿軍。當戰報送到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的手中時,這位身經百戰、以剛毅著稱的元帥,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為了表彰八連在上甘嶺戰役中建立的戰功,志愿軍總部授予八連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集體特等功!并授予他們“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以李保成的戰功,足以記一等功甚至特等功,他卻堅決推辭:“面對那些犧牲的戰友,我能幸運地活下來,已經是最大的福氣了。真正的英雄是他們!他們永遠沉睡在了異國的土地上……”
最終,志愿軍總部仍然堅持授予他個人二等功,并頒發了象征國際主義友誼的國際三級勛章,以表彰他在指揮作戰中的卓越貢獻。
英雄暮年與精神傳承
1954年,李保成光榮回國。這位身經百戰的指揮官對八連有著割舍不斷的深情,三次推辭晉升營長的機會,執意要留在連隊與戰士們共進退。面對這位倔強愛將,老首長最終拍著桌子下達命令,他才含淚離開戰斗多年的集體。
此后,他先后擔任營長、參謀長、團長等職務,始終保持著沖鋒陷陣的軍人本色。1961年國慶節,作為戰功赫赫的英雄代表,他受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這份殊榮,是對他戎馬生涯的最高褒獎。
時光流轉至2005年3月6日,這位傳奇英雄以78歲高齡辭世,在他骨灰中取出五塊伴隨半生的彈片,這些戰爭留下的"勛章"默默訴說著九死一生的經歷。更令人震撼的是,老人枕邊始終珍藏著一截焦黑的樹干——這是上甘嶺戰役的見證物,樹干上嵌著上百枚彈片。如今,這截"英雄樹"連同那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靜靜躺在軍事博物館的展柜中,用無聲的語言向世人展現著志愿軍將士的鋼鐵意志。
2009年,當空降兵軍史館籌建的消息傳來,李保成夫人做出一個感人決定:將珍藏半世紀的"為民立功""功上加功""剿匪功臣"三塊功勛木匾無償捐贈。這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木匾,既是丈夫用鮮血換來的榮譽,更是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見證。老英雄雖已離去,但他用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永遠矗立在共和國的史冊中,矗立在人民軍隊的軍魂里。
參考資料:
《上甘嶺戰役中,他靠一連兵力殲敵近兩千人……》 央視一套
《“英勇頑強 功勛卓著”戰旗:把勝利的旗幟插上主峰》 中國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