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 當第28屆白玉蘭獎名單公布時,網友的這句感嘆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三度提名,三度鎩羽而歸,這位90后頂流 縱觀楊紫三次提名作品,《長相思》《承歡記》《國色芳華》。 其中,兩部都是古裝題材。 這恰恰暴露了評獎體系中的一個潛規則:古裝劇在主流獎項中的生存空間正被不斷壓縮。白玉蘭獎近年來的獲獎名單清晰顯示,現實題材作品占比高達75%,去年更是包攬所有表演獎項。這一點,也正體現了新時代藝術發展之路。 很顯然,古裝劇面臨的困境是雙重的。一方面,架空世界觀難以承載評委會看重的社會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仙俠、玄幻等類型容易陷入"特效大于表演"的爭議。就像評委李少紅曾直言:"我們更希望看到演員對當代生活的詮釋能力。" 有趣的是,楊紫在《國色芳華》中已經展現出突破古裝桎梏的野心。該劇將商戰、女性成長等現代議題植入古代背景,德塔文數據顯示其社會話題貢獻度比傳統古裝劇高出18%。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古今混搭"的創新反而讓作品陷入定位模糊的尷尬——既不夠"古"得純粹,也不夠"現"得徹底。 對比她唯一提名的現代劇《承歡記》,這種差異更為明顯。 劇中菜市場吵架的即興表演被北電教授列入教材,這種生活流的演技在古裝劇中幾乎找不到施展空間。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她三次提名中,豆瓣評分最高的《承歡記》(7.2分)反而獲得最少討論。 很顯然,擺在楊紫面前的是道經典選擇題:繼續深耕擁有龐大基本盤的古裝市場,還是冒險轉型開拓新賽道? 數據顯示,她古裝劇的平均播放量是現代劇的2.3倍,但獲獎概率卻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這種商業與藝術的悖論,恰是當代流量演員集體面臨的困境。 值得玩味的是,楊紫在《國色芳華》中飾演的何惟芳,本身就是個突破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戲里戲外的呼應,讓這場沖獎之旅多了幾分宿命感。就像她在采訪中說的:"角色在打破枷鎖,演員又何嘗不是?" 三度陪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當楊紫下次帶著現實主義作品歸來時,或許我們會發現,那些年在古裝劇里磨煉的眼神戲、哭戲、爆發戲,都會成為她征服新領域的秘密武器。 畢竟真正的好演員,從來不是被題材定義,而是重新定義題材的人。 【責任編輯:特愛Wang-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投稿關注@特愛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