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吳祖強與侄女吳霜)
吳祖強是享譽海內外的作曲家,擔任過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他為民族舞劇《虞美人》《紅色娘子軍》創作的音樂,是一個時代的經典。
《紅色娘子軍》中的插曲《萬泉河水清又清》,就是由吳祖強作詞的。
吳祖強創作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他改編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聽松》《良宵》,他創作的琵琶與管弦樂隊音詩《春江花月夜》等,深受樂迷推崇。
吳祖強出版的《曲式與作品分析》,成為全國高校音樂教材。吳祖強與大哥吳祖光,被稱為共和國文化藝術界的雙璧。
吳祖強與妻子鄭麗琴如何相識相愛?吳祖強與大哥吳祖光手足情深,他為何揭發大哥?
大哥吳祖光引領他走上音樂之路,揭發哥哥生心結
吳祖強的父親吳瀛(1891年—1959年)與母親周琴綺(1892年—1982年5月14日)
吳祖強1927年7月24日出生于北平,父親吳瀛是江蘇常州武進人,是著名的書畫家、考古學家,還是故宮博物院的創辦人之一。
吳祖強的母親周琴綺是杭州的大家閨秀,夫妻倆共生了11個兒女。很多人懷疑這11個孩子是吳瀛與兩房妻子所生的,吳祖強生前在接受采訪時,鄭重辟謠:11個兒女都是母親周琴綺一人所生,我父親小時候在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外語學堂接受過西式教育,推崇一夫一妻,拒絕納妾。
吳祖強在家排行第6,大哥吳祖光比他大10歲。吳祖強上面有3個哥哥早年不幸夭亡,因此吳家還有8個子女。
吳祖光(后中)與父母和弟弟妹妹合影
由于孩子多,吳祖強小時候家境不富裕,父親做了分工,讓大哥、大姐、二姐一人負責管幾個弟弟妹妹,吳祖強被分給大哥吳祖光管。
吳祖光負責吳祖強的學費,還要給他買衣服、鞋子,督促他的學業。
吳祖強天資聰穎,小時候作文寫得好,有一副好嗓子,他還跟二姐吳珊學過鋼琴。
吳祖強5歲在幼兒園就為小朋友們鋼琴伴奏,每天放學,孩子們聽著他的鋼琴聲回家。
由于時局動蕩,吳祖強小時候的生活顛沛流離,他曾隨父母遷居武漢、南京等地。
(早年吳祖強)
1936年,吳祖強的大哥吳祖光進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當講師。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遷到四川江安縣,10歲的吳祖強隨母親和家人來到江安縣投奔大哥。
大哥安排吳祖強在江安縣讀小學。吳祖強住在哥哥的宿舍里,接觸了曹禺、張駿祥等著名的戲劇家。
吳祖光見弟弟喜歡音樂,有一副好嗓子,便請同事張定和、盛家倫給吳祖強當音樂老師。
吳祖強機靈活潑,長相漂亮,李健吾排演話劇《以身作則》時,吳祖光推薦弟弟在劇中飾演兒童角色。
隨后吳祖光排演自己創作的話劇《風雪夜歸人》,又安排吳祖強在劇中扮演一名“小乞丐”。
吳祖強與大哥住在一起,出任吳祖光的工作助理。他幫哥哥謄寫稿件,幫他整理樂譜,哥哥執導話劇時,吳祖強早早趕到劇場布置舞臺。
在大哥吳祖光的引領下,吳祖強走上了音樂之路。
1947年,吳祖強考入南京國立音樂院作曲系。求學期間,吳祖強積極投入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運動中,并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吳祖強讀書時入黨,后與學校另5名地下黨員相聚(左起李佺民、羅蘭如、吳祖強、桑葉舟、黃祖禧、黃翔鵬)
在揭露國民黨的“四·一慘案”中,吳祖強坐在國立音樂院的宣傳卡車上,他手持喇叭,帶領同學高呼革命口號,揭露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國民黨反動派追捕吳祖強,他躲在馬思琚老師的家里,才逃過一劫。
1950年,南京國立音樂院搬到天津,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樂學院,吳祖強跟隨江定仙教授系統學習作曲。
(該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1950年創辦于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
1952年,吳祖強大學畢業后留在母校任教。
1953年,吳祖強通過公開、公平的考試,被送往蘇聯學習音樂。
1957年,吳祖強的兒子吳迎降生了,他回國探望妻兒。
不巧的是,吳祖強回國正趕上了反右來臨,他的大哥吳祖光被打成右派。《人民日報》登出消息,說吳祖光是大右派,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吳祖光。
(吳祖光與新鳳霞)
吳祖光的妻子新鳳霞也受到牽連,經常在單位接受批斗。吳祖光被關起來了,要求他交代問題,各種莫須有的罪名一股腦壓在他的頭頂。
有這樣一個大哥,吳祖強感受到巨大壓力。那時鋼琴家傅聰也回國了,吳祖強與傅聰被關在文化部的大禮堂里,不準回家。相關領導要求吳祖強揭發哥哥,與他劃清界線,否則不讓他出國了。
吳祖強在禮堂里痛哭,晚上整夜失眠。長兄如父,大哥是他事業的引路人,吳祖強與大哥感情很深,不忍心編造謊言傷害哥哥。
然而他不舉報大哥就過不了關,留學生涯就得中斷。他忍著心痛,流著眼淚寫揭發材料,給哥哥列舉多條罪名。
吳祖光、新鳳霞故居位于前門外西興隆街197 號(原崇貞觀28號)
材料交上去后,吳祖強被允許回家。那時他的父母都住在大哥家里,有一天他去看望父母,恰巧大哥吳祖光從家里出來,吳祖強以為大哥會打他罵他,但大哥沒有一句怨言,緊緊抱住他,兄弟倆失聲痛哭。
揭發哥哥成了吳祖強的心結,很長一段時間,他痛苦自責。好在大哥大嫂,父母,及侄子侄女都體諒吳祖強的難處,誰也沒有責怪他,吳祖強的心結也就漸漸解開了。
出國留學前結婚,抵制誘惑守護婚姻
吳祖強的妻子名叫鄭麗琴,兩人是南京國立音樂院的同班同學。鄭麗琴是上海人,比吳祖強小1歲,是鋼琴系的。而吳祖強是作曲系的,兩人經常在一起上大課,還在一個食堂吃飯。
鄭麗琴很小就接受過正規的鋼琴訓練,水平高出同學一截,學校開音樂會,都是鄭麗琴在臺上擔任鋼琴伴奏。
鄭麗琴長相漂亮,個子高挑,有多位男生追求她,吳祖強也是其中之一。
吳祖強經常穿著筆挺的西裝,打著領帶,去女生宿舍樓下等鄭麗琴。鄭麗琴的好友卓理明一看見吳祖強站在樓下,就將鄭麗琴推出門,讓她與吳祖強約會。
(吳祖強)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學校停課了,有些同學離開南京去了外地。吳祖強是地下黨員,對鄭麗琴說:你就留在南京,學校很快要復課的。
那時吳祖強一家都住在南京,他將鄭麗琴帶回家,父母和哥哥姐姐對她都很滿意,熱情地留鄭麗琴在家里吃飯。
新中國成立后,南京國立音樂院搬到天津,并入中央音樂學院,吳祖強與鄭麗琴從南京來到天津求學。
那時報考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很多,學校要給考生輔導基礎樂理課,學校便安排吳祖強與鄭麗琴當兼職老師。吳祖強教聲樂,鄭麗琴教鋼琴,兩人既是學生,又兼任老師,壓力很大,經常在一起備課,感情與日俱增。
20世紀60年代,凌遠(右1)與鄭麗琴(左1)、陳比綱(右2)老師集體為學生謝達群上課
1952年,吳祖強與鄭麗琴雙雙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了,都留在母校任教。
1953年,文化部選拔優秀畢業生去前蘇聯的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當時吳祖強正在參加治理淮河的工作,跟農民一道在河南修白沙水庫,突然他接到學校的通知,便趕回北京參加考試。
參加考試的一共有10多人,還包括全國其他院校的。經過公平、公開的競爭,最后文化部選派3個人赴蘇聯留學,除了吳祖強,另外兩人是李德倫、郭淑珍。當時李德倫是中央歌舞劇院的指揮,郭淑珍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的學生。
1955年5月1日,吳祖強(后排左1)與同在蘇聯莫斯科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合影留念
1953年,吳祖強留學前夕,與鄭麗琴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夫妻倆新婚就跨國分居,前三年吳祖強沒有回國,夫妻倆靠書信聯系。
吳祖強到了莫斯科后,先學了一年俄文,然后進入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
學校安排吳祖強讀研究生,只有3年學期。但吳祖強要求讀本科,這樣可以學5年。因為吳祖強覺得自己的音樂基礎水平有限,擔心讀研究生跟不上,而讀5年本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方便以后回國任教。
當時研究生每月補貼700盧布,本科生每月補貼500盧布,吳祖強根本不在乎每月少200盧布。吳祖強生活非常節儉,總是吃最廉價的飯菜,節省錢買樂譜和唱片。
(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
一些留學生不知道吳祖強已經結婚了,有女生主動向他表示好感。吳祖強不好意思當面回絕,便給對方寫信,說自己已經結婚了。
有位莫斯科的女孩是學小提琴的,熱情追求吳祖強,并表示畢業后家里可以幫助他留在莫斯科。
吳祖強拿出自己與妻子的合照給女孩看,女孩抹著眼淚離開了。
那時吳祖強還不到30歲,與妻子剛結婚,但他抵制誘惑,潔身自好,守護與鄭麗琴純潔的婚姻。吳祖強見過一些外國留學生,隨意跟別人同居,有的還讓對方懷孕了。而吳祖強將婚姻看得很神圣,沒有讓純潔的婚姻落下一個污點。
(吳祖強為學生們上課)
1956年,吳祖強回國探親。這年他已經29歲了,父母和妻子都覺得該生寶寶了。于是探親期間,鄭麗琴懷上了寶寶。
舉賢不避親,憑硬實力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
1958年,吳祖強留學歸國后,繼續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妻子鄭麗琴在鋼琴系任教。
那時出國留學的很少,相關部門要重用吳祖強,計劃將他調到文化部擔任行政領導。吳祖強婉拒了,他喜歡教書這份職業,不愿意離開中央音樂學院。
當時全國的高等音樂院校缺教材,文化部領導請吳祖強編寫教材,他一邊教課一邊編教材。
(水利專家沈崇剛與妻子王玉珍及兒子合影)
那時吳祖強的兒子吳迎還不到兩歲,晚上經常哭鬧,家里房子又窄,影響吳祖強工作。于是吳祖強晚上就去好朋友沈崇剛家里編寫教材。
沈崇剛也在蘇聯留過學,他的愛人是大名鼎鼎的王玉珍,她因主演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聞名全國。有時編寫教材到深夜,吳祖強就住在沈崇剛家里。
1962年,吳祖強編寫的教材《曲式與作品分析》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后再版數十次,成為音樂學院的經典教材。
(杜鳴心)
與此同時,吳祖強與同學、作曲家杜鳴心為民族舞劇《虞美人》《紅色娘子軍》創作的音樂轟動全國。《紅色娘子軍》的插曲《萬泉河水清又清》,由吳祖強作詞,杜鳴心作曲,至今還被廣為傳唱。
吳祖強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第一版音樂的創作者,后來中央一位女領導接手該劇。因為大哥吳祖光是右派,后來特殊年代又遭受沖擊,吳祖強受到牽連,被趕出了《紅色娘子軍》劇組。
《紅色娘子軍》演出時,一直沒有出現過吳祖強的名字,音樂創作一欄只出現杜鳴心、王燕樵、施萬春、戴宏威4個人的名字。
因此很多人不知道,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一版音樂是吳祖強創作的,后來的音樂都借鑒了吳祖強的版本。
特殊年代里,吳祖強不敢提出異議。1976年特殊年代結束后,一些單位出印刷品,也不寫吳祖強的名字。
更搞笑的是,有一家單位演出《紅色娘子軍》,給吳祖強送來一張票。節目單上又沒寫吳祖強,他提出異議,結果那家單位將吳祖強的名字,手寫到節目單上。
為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吳祖強受了很多委屈,后來白發蒼蒼的他回憶往事,眼里還會有委屈的淚水。
1972年,在李德倫的幫助下,吳祖強調入中央樂團擔任創作組組長。他改編創作出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弦樂合奏《二泉映月》,經過歲月的洗禮,這兩部作品也成為經典。
1976年特殊年代結束,吳祖強回到中央音樂學院,并擔任副院長,1982年升任院長。
吳祖強大哥的女兒吳霜,天生一副金嗓子,特殊年代里她考文藝團體,因受父母的牽連,沒有單位敢錄取她。
(吳霜)
1977年,吳霜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于是有人在背后議論,說吳祖強一當領導就開后門,將親侄女招了進來。
其實吳霜是通過正規渠道考進來的,她考試成績好,別的考生能錄取,她為什么不能錄取?
吳祖強的兒子吳迎1957年3月1日出生于上海,5歲跟隨母親學習鋼琴,1976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1982年,吳迎取得研究生學歷后,赴奧地利留學。
吳迎也是通過考試出去留學的,但又有人造謠,說吳迎是靠父親的關系出國留學的。
(吳迎與妻子邵丹)
吳迎從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學成歸國后,回母校中央音樂學院任教。
1994年,吳迎被調入上海音樂學院任教,后升任該校鋼琴系主任。
吳祖強是搞學問的,不喜歡也不適合做行政工作。擔任院長期間,他被行政事務困擾得焦頭爛額。有的老師鬧矛盾,不團結,雙方都向吳祖強告狀。
吳祖強要給他們做調解工作,說話不能偏向哪方半句,但還有人說他偏心。
有的員工要評職稱、分房子也找吳祖強鬧,他被這些事折磨得苦不堪言。
上世紀80年代,吳祖強(中)為學生陳怡、陳遠林上課
1988年,吳祖強終于卸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一職,此后他無官一身輕,熱心參加各種音樂活動。
1997年,吳祖強出版論文集《霞暉集》,里面的200多篇論文都是他撰寫的,很多音樂愛好者將此書當作寶貝。
吳祖強70歲之后還拿起筆寫文章,從1997年到2007年,吳祖強從70歲到80歲的10年間,共寫了近百篇音樂論文,并結集為《七老八十集》公開出版。
吳祖強(后)與馬思聰夫婦合影
吳祖強(1927年7月24日-2022年3月14日)
吳祖強白發蒼蒼還在工作,直到2019年9月才離休。離休后他在北京養老,兒子一家在上海。
吳祖強的晚年生活樂觀、充實、舒心。他大哥的兒子吳歡、吳鋼與吳祖強感情很深,經常去看望他。
2022年3月14日,吳祖強因老年病不幸在北大醫院離世,享年95歲。
吳祖強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為我國音樂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永遠被人銘記。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