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很長時間國家隊球員平均年齡30歲,一些球員30大幾,從幾歲開始踢球,踢球時就有了差距,可不就30年差距嗎!
咱們踢球時就錯了,全錯了,方向不對。此話可不是我胡謅八扯,這是正兒八經的足球人,前國腳楊璞說的。相較高談闊論者,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話。不然一直輸,解釋不通啊!
別藏著掖著,掩蓋什么了,就是青訓問題。如果深究,這是青訓教練的總體業務問題,但這不是本次話題想說的。
學先進足球?如果這個青訓理念只停留在中國足球本體,那么啥先進理念都沒用。理解的問題,不管啥先進理念到了中國都會被中國足球青訓本身有形無形的過濾。而留下的經常是糟粕。
想學只停留在嘴上,中國足球青訓還是本身自己的青訓方式,不太接納外來。外來和尚好念經?在中國青訓行不通。這幾年才逐步好轉,一些決策者意識到問題點。
西甲聯盟的這個老頭與中足聯簽約合作提到了一個重要問題:以前的合作經常達不到完全執行。既然已經簽約,為啥達不到完全執行合作?人家應當不是花錢的那一方,換句話說,不是主動談合作的那一方。談了合作只停留在紙面,這是面子工程?
青訓什么普及論,體系平臺啥伍的都屬于問題,但真正問題是中國青訓本身不愿意融入。
少年強則未來強!這是至理名言!怎么強?贏球。現在亞足聯有三項U梯隊比賽,U17,U20,U23亞洲杯。國家隊追趕差距那是癡人說夢,只有青少年不斷的爬升才能縮小差距。U17贏了,U20差不了,那么連帶著U23也不會差,不用想,國家隊的水平指定提升,就這么個過程。接著后面的梯隊不掉檔,那么中國足球與日韓的差距就會全面縮小乃至完全沒差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某一環節出岔子,功虧一簣。
比如,本屆U17的失利就會讓國內一些評論者認為未來希望不大。他們可不評價比賽過程,輸贏都不評價。目前U18還未組建,起點和期盼值已經降低。那么連帶著以后的U23也會如此,所以輸不會積累經驗。
只有贏了輸,形成了突破,一點破全局,所有紛亂論調都能理順。國家級層面,就得成績論。因為到了國家級球隊不是青訓啦,那是檢驗青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