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們聽過這樣的說法嗎?
“一旋精,二旋犟,三旋打架不要命!”
前兩天帶娃在樓下公園玩,聽見旁邊幾個奶奶在聊天:“這娃倆旋呢,以后肯定犟!”
“我孫子一個旋,腦子可精了!”
“哎喲!你家娃三個旋,打架不要命啊!”
這類話當媽后聽了不下十次,特別是老家親戚見我兒子第一面就說:“倆旋脾氣倔,你以后有的愁啊?!?/p>
老一輩人說的“旋多脾氣爆”,到底靠譜不?
我媽至今還念叨:“你小時候一個旋,乖得很;你表妹倆旋,從小頂嘴到長大?!?/p>
但是啊,現在我表妹是一位幼兒園老師,我親眼看到她對孩子們,溫柔又耐心,脾氣真的很好。
最近,我翻了不少資料才發現,孩子頭頂發旋這事啊,科學和老說法差得遠呢!
01.先說說發旋怎么來的?
其實發旋學名叫“毛旋”,娃還在肚子里時就定下了,它的形成與胚胎發育過程密切相關。
就像織毛衣得順著紋路,胎兒毛發長的時候,頭頂是圓的,毛囊朝著不同方向長,最終就會形成一個或多個中心點,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發旋。
我產檢時問過醫生,醫生說發旋是自然生長的結果,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身體表面的毛發會按照一定的規律生長,以適應身體的形態和功能。
02.旋的數量有啥規律?
生娃后我偷偷觀察過幼兒園小朋友,大部分娃就一個旋(大概70%-80%),倆旋的娃不多(15%-25%),三個旋的更是少見(5%左右)。
有次接兒子放學,我數了數班上30個娃,就4個是2個旋,和數據差不多。
有網友說,他們身邊有孩子4個旋、5個旋的,我可真沒有見過,這些孩子真的很獨一無二。
03. 科學實錘:旋多旋少,和性格真沒關系!
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時,老師說他“有時太堅持自己想法”,老家親戚立刻接話:“你看,兩旋的孩子就是倔!”
但我翻到個研究資料:一個針對100名兒童跟蹤研究,8個雙旋娃和普通娃在情緒穩定性、脾氣性格、社交能力等維度上并沒有明顯的差別。
更關鍵的是,性格30%靠遺傳,70%靠后天養,跟旋沒啥關系。
我鄰居家兒子也是2個旋,小時候被奶奶念叨“犟”,結果孩子上小學總跟老師頂嘴,奶奶更肯定“旋多就是脾氣差”。
后來媽媽帶他去看兒童心理師,才發現孩子是故意用“犟”證明奶奶說的對。
這就是心理學里的“標簽效應”,說多了孩子真信了。
說白了,當家長反復強調:你兩個旋所以脾氣差。孩子會不自覺地將此作為借口,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所以,我們要用科學知識破除迷信,既能保護孩子免受無端非議,也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
04.發旋方向也被傳得神乎其神?別信!
我媽還說過:“旋往左聰明,往右有福。”我特意看了兒子的旋,偏右,可他算算術總掰手指頭。
后來查資料才知道,發旋的方向是隨機的,它的方向全看胎兒在肚子里怎么動。
子宮空間小,胎兒翻個身,毛發方向就變了,跟智商福氣沒半毛錢關系。
小書蟲媽媽育兒感悟:
過度關注生理特征可能引發“標簽效應”。其實啊,與其糾結旋多旋少,不如多關注孩子的感受。
有次親戚又說兒子“雙旋脾氣壞”,我直接回:“他這是有主見,跟發旋沒關系。”
現在我會故意在兒子面前說:“你堅持自己想法很棒,這是認真的表現。”慢慢發現,他反而越來越愿意溝通了。
就像發展心理學家說的,孩子不該被頭頂的旋定義,而是在被理解中長成自己的樣子。
下次再有人拿發旋說事兒,我們可以笑著回:“這旋長得有個性,跟孩子一樣獨一無二呢!”
你們家娃幾個旋?關于發旋,你老家還有哪些民間說法?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