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入住一晚五六百的中高端酒店后,竟發現床上枕套印著當地醫院的 logo。
這一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讓那些經常出差的打工族和熱愛旅游的人們感到無比憤怒和擔憂。
原本以為的舒適與安心,此刻卻充滿了不確定性,誰能想到自己花錢入住的標間,竟有可能與病房 “共享” 布草。
酒店布草洗滌行業,早已是亂象叢生。無論是中高端酒店,還是傳統星級酒店,都難以幸免。
你以為酒店換下來的床單、被套都是在內部清洗的嗎?那些看似潔白如新的毛巾、枕套,真的就干凈無菌嗎?
事實上,很多人住酒店后出現過敏、發癢、起皮疹等癥狀,很可能就與酒店布草的衛生狀況有關。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酒店為了壓縮成本,將洗滌業務外包,這幾乎成了從連鎖星級大酒店到自營個體小民宿的普遍做法。
對于酒店而言,每天都會產生大量臟布草,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花費大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自建洗衣房;二是將服務外包給當地洗滌公司。
自建洗衣房,除了成本高昂,在衛生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確實更有保障,可以確保布草得到妥善清洗和消毒。
但外包雖然價格便宜,卻在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嚴重問題。
在運輸環節,臟布草從酒店運往洗衣廠,通常由洗衣廠派車統一收集。
為了減少運輸次數,提高效率,車輛可能會在途中依次前往洗浴中心、按摩會所、酒店、健身房等地,將各處的布草一并收集。
有些稍微講究的,會用布將不同來源的布草分別兜住,以便區分;而有些則直接將所有布草混在一起運輸,就像一場“布草大亂燉”,各種細菌也在此過程中肆意傳播、相互混合。
即便采用專車專用,到了水洗環節,不同地方的臟布草仍大概率被混在一起清洗。
帶血的床單與一次性內褲在滾筒中翻滾,會所、酒店等不同場所的布草也在此 “跨行業相聚”。
無論是小酒店還是星級酒店,都難以逃脫這種風險。
也許有人會認為,只要通過高溫消毒,布草混洗就不會有問題。
但現實卻令人失望,許多洗滌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使用的并非正規成品洗滌劑,而是自行用雙氧水草酸等化工原料調配,甚至還有用強酸、強堿進行暴力增白的情況。
這些化工原料不僅無法保證布草的清潔與衛生,反而會留下大量化工殘留,導致酒店客人出現過敏等不適癥狀。
在最后的打包、烘干和存放環節,同樣存在巨大隱患。洗完的與未洗完的布草可能會不經意間親密接觸,再次造成污染。
歸根結底,這一系列亂象的根源在于成本算計。
酒店為降低運營成本,會盡可能選擇價格低廉的洗滌公司;而洗滌公司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訂單,不得不壓低報價,進而降低自身成本,采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手段。
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受害的便是廣大消費者,我們花費了金錢,卻未能得到應有的干凈、衛生的住宿環境。
酒店布草洗滌亂象亟待整治,這不僅關乎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也關系到整個酒店行業的聲譽與未來發展。
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制定嚴格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對違規操作的洗滌公司和酒店進行嚴厲處罰;
酒店自身也應重視布草洗滌環節,加強對洗滌供應商的篩選與監督,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
消費者則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問題及時維權。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酒店布草真正變得干凈、衛生,讓我們在旅途中能夠安心入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