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扛住多線作戰的壓力,其實早已不是黃友政一個人的課題。中國乒乓球隊的選拔與培養,從來都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游戲,尤其在奧運周期節點,年輕選手的成長軌跡很少有平坦大道,不是誰都能一路順風順水。
說句實話,黃友政最近在薩格勒布的表現確實搶眼,2天打7場且連勝,這樣的成績放在隊內,哪怕在“自己人眼里也是值得點個頭的。事實上,上一站他剛剛經歷三線一輪游,那種心理落差和外界壓力,換個性格沒準就扛不住了。國乒教練組選擇讓他連續兼項,說重是重,說機會也是機會,這一點,老隊員、教練、包括圈內人其實都心知肚明。誰都喜歡看到后浪翻涌,但真正的主力,是要在擠壓和試錯里熬出來的。
這點,任何關注國乒的人都明白:所謂“三線作戰,實則是中國乒乓球長期形成的“篩子制度。多線兼項,考驗的不只是技術和體能,更多落在心理素質和承壓能力上。別看外界有時爭議不斷,說得天花亂墜,歸根結底,主力層的門檻,靠的是能不能扛得住那種“今天輸了明天還得拼的節奏。黃友政的表現固然讓人眼前一亮,但也別忘了,去年有多少“天才少年因為扛不住壓力,被隊伍慢慢邊緣化。職業體育的規則就是這么現實,喜愛歸喜愛,規矩不能亂。
再說向鵬和陳垣宇,賽場上的輸贏有時候并不能反映全部。兩個人近期成績不算突出,難免被比較。但實事求是講,評價一名球員的成長路徑,不能只看一兩站比賽的表現,更要看他的適應力和調整能力。頂尖乒乓球員的競爭,本質就是“誰能在連續高壓下不掉隊,這一點,黃友政這幾天的確做得漂亮。但我還是想提醒一句,這種“高光時刻并不意味著就此一勞永逸。體系給你的機會,也會隨時收回。年輕球員的最大敵人,往往是起伏和自我懷疑。
其實從更大的格局看,無論是哪一批人,都只是中國乒乓球龐大體系中的一環。教練組的選擇,既有對個體的信任,也有對全隊利益的權衡。誰能成為“接班人,歸根結底要靠能力和心態雙重過關。黃友政目前確實抓住了機會,但這條路遠遠沒有“跑完。國乒的選拔邏輯,不會為一時的連勝失去冷靜,也不會因為短暫低谷就放棄任何有潛力的球員。這是體系的自洽,也是對所有人最起碼的公平。
最后,還是要回到那句老話:競技體育歸根結底是“誰行誰上,但規則和節奏不能被某一時的風向所左右。黃友政的上升值得肯定,但真正的主力之路,才剛剛開始。我們支持每一個敢于挑戰的新人,也要保持清醒,別讓一時的熱度沖淡了對規則和公平的敬畏。對球員是這樣,對體系更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