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鉆石開采商Lucara Diamond宣布,以5400萬美元(約合4億人民幣)售出兩顆巨型鉆石原石“Sethunya”(549克拉)和“Sewelo”(1758克拉)。
消息一出,全球珠寶界“大驚失色”——天然鉆石似乎正以“天價”姿態向世界大聲宣告:即便遭遇培育鉆石的強烈沖擊,地質奇跡的天價神話仍在續寫。
然而,事實真就如此嗎?
圖注:Sewelo(左)、Sethunya(右)
近日,兩顆歷經十億年地質演變、產自博茨瓦納Karowe礦區的鉆石原石,被法國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購得,后續將交由比利時HB公司進行精細切割,用于打造頂級私人珠寶。
LV首席執行官稱,直接采購原石是為了“把控來源”,客戶能全程參與切割設計,讓鉆石從普通商品變為承載個人故事的“傳世珍品”。
這種營銷手段精準契合了高凈值人群對獨一無二與文化符號的渴望——畢竟,當一顆鉆石被貼上“20億年歷史”的標簽,其價值早已超越物質層面,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
不過,這場豪賭的代價極為高昂。2024年天然鉆石價格指數相比2020年大幅下跌34%,戴比爾斯等傳統鉆石巨頭的市值縮水超六成,年開采量更是跌至本世紀最低的2600萬克拉。
貝恩咨詢的數據表明,2024年培育鉆石在婚慶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3%,天然鉆石長期霸占的情感優勢被撕碎。這種兩極分化的市場格局,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天然鉆石的“天價買賣”并非行業真正回暖,實則是西方資本為維系身價而自導自演的一場“救市鬧劇”。
當天然鉆石市場“跌跌不休”時,河南柘城卻異軍突起。在這座不起眼的中國小城,培育鉆石年產量達600萬克拉,而且性價比高,據本地鉆石品牌柘光所說,1克拉鉆戒售價僅為天然鉆石的十分之一,目前已能量產D色、VVS凈度的大克拉鉆石,1克拉附帶18K金戒托只需要8000元,還贈送終身售后服務。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其“紀念鉆石”服務——把毛發、骨灰等承載生命印記的物品融入培育流程,打造出兼具情感價值與環保屬性的定制珠寶。
一位澳洲客戶用5克拉柘光鉆求婚成功后感慨:“省下的錢足夠辦一場浪漫的旅行婚禮了!”近幾年,柘光憑著口碑相傳的熱度,據官網專屬顧問介紹,在京東、淘寶、官網等平臺已經累積80萬粉絲,時常還有中東富豪來求購。
深入了解發現,作為國內開拓性鉆石品牌,柘光持有GIA與IGI雙重國際認證,每克拉能耗比行業平均水平降低37%,且獲得歐盟環保認證,設計融入中式美學,同時借助電商直營渠道,性價比遠超其他同類品牌。
技術總監劉某表示:“西方品牌一克拉通常十幾萬,但我們借助技術創新把價格壓到千元,不僅提供深度定制服務,凈度、切工等品質指標都不輸海外大牌。”
目前,柘光已經能夠做到月銷千萬,北上廣深的高凈值客戶占比達八成。這種令人意外的增長趨勢,反映出消費觀念的轉變——當量產技術撕去天然鉆石背后的斂財偽裝,新一代消費者更傾向于為高性價比產品買單。
不過,天然鉆石的支持者仍強調其“真”的特質,甚至對購買培育鉆石的消費者冷嘲熱諷。但權威檢測表明,實驗室數周培育出的鉆石與天然鉆石的物理化學特性毫無差異,且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早在2018年就將二者劃為同一類別。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天然鉆石開采引發的生態破壞與倫理爭議(如非洲“血鉆”問題),反倒讓培育鉆石有了占據道德制高點的契機。柘光鉆石的“零碳排放工藝”和社區回饋計劃,精準貼合了85后群體對可持續消費的追求。
行業分析師預測,未來培育鉆石將成為日常消費主流。這兩顆巨鉆的天價成交,就像天然鉆石市場的“自我狂歡”——雖透著些許高貴,卻難以阻擋時代變遷的洪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