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
緊張查分的考生里
有你一個嗎?
想不想知道
清代是如何公布考試成績的?
今天一起認識清代“大金榜”
01
清代考試成績怎么查?
直接城門口放榜!
如今的高考生們想查成績
一鍵就能直達查分系統
可是在清代
公布成績的時候還真有點兒“社死”
“大金榜”
是清代考中進士的題名揭曉榜
記錄了進士的名次、姓名、籍貫
這件光緒三十年“大金榜”長近20米
榜題書寫: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光緒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策試天下貢士譚延闿等二百七十三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故茲誥示。
結尾蓋“皇帝之寶”大印一方
中間一個大大的“榜”字
將整張紙一分為二
滿文版名單在左,漢文版名單在右
由于該榜為黃紙質地
故稱“金榜”或“黃榜”
金榜分“大金榜”“小金榜”兩種
“大金榜”用來張掛以示天下
黃紙墨書
文科大金榜掛長安左門外
武科大金榜掛長安右門外
便是人們熟悉的“金榜題名”
懸掛三日后繳存于內閣
△文科“小金榜”
同時內閣還要抄一副本
稱為“小金榜”
送進宮中方便皇帝隨手翻看
02
清代的科舉考試
和現在有何不同?
清代“大金榜”
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產物
科舉取士
曾是選拔人才和儲備官員的重要途徑
也是讀書人步入仕途的唯一正途
清朝的科舉考試分為文武兩科
各有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
逐級而升
殿試是科舉最高規格的考試
考題由皇帝親自來出
前十名先由閱卷官選出
再呈皇帝親定名次
殿試只進行排名,不再淘汰
均稱進士
根據成績不同分為三甲
△嘉慶二十四年武科小金榜(局部)
第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
第一名稱為“狀元”
第二名稱為“榜眼”
第三名稱為“探花”
第二、三甲若干名
分別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清廷將殿試成績按三甲列名榜示天下
這才有了“大金榜”
03
“大金榜”為何能入選
《世界記憶名錄》?
從隋朝始設
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
科舉制度前后綿亙1300余年
雖然有弊端
但它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思想、文化
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2年
聯合國發起“世界記憶”行動
旨在保護具有全人類意義的檔案
2005年6月
清代“大金榜”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官方認為
科舉這一制度具有國際影響力
日本、朝鮮等國紛紛效仿
歐洲也引入了這一考試制度的變體
對許多國家的公務員制度產生了影響
“大金榜”鐫刻士人風華
如今的高考生們
也已經進入了填報志愿的新階段
祝福你們前路一片通途
金榜題名后 更上一層樓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