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怒批:別用你的30年經驗,毀了孩子30年!高考志愿這么填才穩
高考分數揭曉,家庭會議、七大姑八大姨的電話紛紛涌來。每個人都化身“戰略分析師”,核心議題高度統一:這分數夠上哪個名牌大學?該去哪個城市?學什么專業才“吃香”?
張雪峰一針見血地指出:“高考志愿最大的坑,就是用你30年的經驗,去賭孩子30年的未來。”
我們自身尚且被現實和過去的成功法則困住,又拿什么指點孩子奔赴未來?
學歷加速貶值,當文憑泛濫,名校的身份光環必然暗淡;追逐熱門專業?這個時代的巨變已將這條鐵律撕得粉碎。誰能保證今天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四年后依然是市場寵兒?
當名校光環日漸暗淡、“熱門”的保質期越來越短,我們到底該看什么選專業?
01 破局之道:“問題鄰近度”才是真金白銀
核心解藥就是 ?“問題鄰近度”? ——一所大學、一個專業,離真實世界那些“待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有多近。鄰近度越高,價值越大。
這關乎兩個核心維度:
第一維度:“產業問題鄰近度”?
近來,曹德旺的福耀科技大學、虞仁榮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引發熱議。曹德旺辦校是為情懷或賺錢?不!他要解決的是從材料科學到智能制造的一系列真實難題。
學生上午鉆研高分子材料,下午可能就在生產線上解決汽車玻璃的韌性問題。這種教育,“產業問題鄰近度”滿格——不是在象牙塔培養理論家,而是在產業炮火聲中鍛造能直接上戰場的工程師。
再看合肥。為何合肥高校的新能源、集成電路專業如此強悍?因為它們就生長在蔚來、京東方、長鑫存儲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旁。
學校的實驗室,可能就是企業的預備研發中心;研究的課題,或許就是企業明天要攻克的技術難關。這種 ?“產業集群濃度”? 是“產業問題鄰近度”的直接體現。
第二維度:“前沿問題鄰近度”?
并非所有問題都與當下產業直接掛鉤,還有一類關乎人類未來的重大挑戰。
施一公的西湖大學瞄準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最基礎、最前沿的科學難題。它要培養的絕非熟練操作機器的工程師,而是能捅破人類認知天花板的科學家。
再看上海交大的溥淵未來技術學院——教師團隊涵蓋機械、材料、化學甚至生命科學。在傳統學科體系里,這些人不可能同屬一個學院。但在這里,他們只為同一個目標:解決未來能源、健康等交叉領域的復雜問題。
這種模式“前沿問題鄰近度”極高(需注意這類方向通常需長期投入,適合攻讀碩博)。
當下再看許多名校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很可能并非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其專業離真實世界的問題太遠。?一個與真實世界問題緊密連接的考古學專業,價值遠勝閉門造車的計算機專業。?
02 決勝未來:構建你的“問題解決工具箱”
理解了“問題鄰近度”,具體到每個家庭,如何行動?
關鍵在于:?幫孩子構建能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工具箱”,而非零散地撿一堆“技能螺絲釘”。?
你需要系統化思考:
假設孩子對“如何讓城市交通更順暢”感興趣。他的工具箱就需要這幾樣核心組件:數據分析能力 + 城市規劃知識 + 行為心理學洞察 + 建模仿真技術。
這根本不是任何一個單一專業能覆蓋的,它需要?跨學科的視野與整合能力?。
選擇時,務必思考這三個問題——“三重匹配”:
產業趨勢:? 目標問題所在的領域,是處于上升期還是衰退期?(風口與方向更重要)
個人能力:? 孩子的天賦和能力優勢在哪里?(揚長避短是關鍵)
興趣愛好:? 趨勢再好,問題再大,若不感興趣,終究是苦差。(熱愛是核心驅動力)
美食家蔡瀾對此深有體會:“一定要把興趣變成求生工具。深入研究,狠下功夫,它才是支撐你穿越漫長學習與挫折周期的唯一燃料!”
03 志愿本質:過了分數這座橋,你該奔向何方?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真正的挑戰永遠在過橋之后:?你該奔向何方??
與孩子討論志愿時,最核心的問題不該是“我這分數能去哪”,而應是:“?我想解決一個什么問題?這所學校、這個專業,能否為我提供解決它的資源、視野與圈子??”
這才是人生大考之后,真正值得深思的第一道命題!
PS:家長的經驗曾是導航儀,今天卻可能成為絆腳石。當學歷加速貶值、"熱門"失效,只有讓孩子貼近真實世界的問題前線,才能贏得未來。選擇志愿的本質,是選擇你要奔赴的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