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至 29 日,河南日報客戶端、新華社、大象新聞等中央及省市級近 20 家媒體記者先后走進焦作市博愛縣馬營村。這個豫北村莊為何引來媒體聚焦?答案藏在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中 —— 近年來,馬營村憑借省 “五星黨支部” 等系列榮譽稱號,在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領域成為全省村級標桿,其以澡巾產業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正書寫著 “黨建紅” 引領 “產業興” 的振興答卷。
紅色堡壘筑基:強組織力激活治理效能
走進馬營村,村口 “五星黨支部” 的金色牌匾格外醒目。村黨總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將 “三會一課” 制度與創新實踐深度融合:推行 “黨員積分制管理”,把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事務量化為積分,每月公示排名;構建 “紅色微網格” 體系,127 名黨員化身網格長,聯系服務全村 432 戶村民,實現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
2024 年以來,總支班子成員領辦的 20 項民生工程落地見效:全長 3.2 公里的村內道路完成瀝青硬化,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覆蓋 95% 住戶,新建的標準化衛生室和文化活動中心投入使用。村民滿意度測評顯示,98% 的群眾對村 “兩委” 工作表示認可。“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村里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老黨員王拴成感慨道。
澡巾產業破題:小織物織就共富產業鏈
在馬營村的標準化廠房里,30 余臺織機高速運轉,色澤鮮艷的澡巾布源源不斷產出。依托 “黨支部 + 合作社 + 農戶” 模式,村里從傳統紡織業中挖掘商機,通過引進先進設備、注冊自主品牌 “豫博紡織”,將澡巾產業打造成集體經濟 “引擎”。目前,合作社年加工澡巾超 120 萬條,帶動 300 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 70 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較 3 年前增長 10%。
產業發展與鄉村建設同頻共振:村里投資 150 萬元改造村容村貌,修建景觀步道、村民廣場,獲評 “市級人居環境示范村”;開設 “澡巾文化展廳”,展示從傳統手工紡織到現代化生產的產業變遷,吸引周邊游客參觀研學。“一條澡巾,串起了產業、生態、文化三條振興線。” 村黨總支書記陳前進說。
榮譽見證擔當:標桿村再啟新程
從市級 “四星黨支部” 到省級 “五星黨支部”,從縣級 “先進基層黨組織” 到鄉村振興示范村,馬營村的蛻變引來周邊 20 余個村莊考察學習。“這些榮譽是壓力更是動力。” 陳前進表示,村里正謀劃建設澡巾產業園區,引入電商直播基地,推動 “線上 + 線下” 銷售融合,預計可新增就業崗位 80 個,帶動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 100 萬元。
如今的馬營村,紅墻灰瓦的民居錯落有致,產業園區機器轟鳴,文化廣場歡聲笑語。這塊曾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土地,正以黨建為筆、產業為墨,在澡巾布上續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新篇。
(崔勝利 張肖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