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年輕時總覺得退休遙遙無期,可轉(zhuǎn)眼間,半生已過,退休在即。有人晚年兒孫繞膝、老友常聚,有人卻孤苦伶仃、無人問津。差別在哪?
不過在于是否守住了“積”與“借”兩道門——積德、積財、積情;借勢、借力、借智。一旦失守,暮年將陷入凄涼之境,彼時追悔莫及。
一、積德:善行是晚年最大的靠山
《易經(jīng)》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到晚年,最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沒德。年輕時若只顧自己,對親友刻薄、對父母敷衍,老了誰還愿意靠近你?
有些人退休后,子女不愿回家,親戚避而遠之,連鄰居都懶得打招呼。不是世態(tài)炎涼,而是自己年輕時未曾種下善因。德若難配位,災(zāi)殃必臨;德若難配老,凄涼難逃。
二、積財:錢是尊嚴的最后一道防線
《增廣賢文》講:“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退休后,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年輕時揮霍無度,老了伸手向子女要錢,尊嚴何在?
有人覺得養(yǎng)老金夠用,可一場大病、一次投資失敗,就可能掏空家底。退休前不積財,退休后必受窮。別等到躺在病床上,才后悔沒多存點錢。
三、積情:感情是晚年的溫度
白居易詩云:“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人到晚年,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年輕時若只顧事業(yè),忽視家人,老了再想彌補,往往為時已晚。
有些人退休后,老伴冷淡、子女疏遠,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不是他們無情,而是你年輕時未曾用心經(jīng)營。感情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日積月累的溫暖。
四、借勢:順勢而為,晚年不累
《孫子兵法》有云:“善戰(zhàn)者,求之于勢,不責(zé)于人。”退休后,若還執(zhí)著于過去的輝煌,硬要插手子女事業(yè)、干預(yù)社會事務(wù),只會惹人厭煩。
聰明人懂得“借勢”——順應(yīng)時代,接受衰老,該放手的放手,該淡出的淡出。晚年不是逞強的年紀,而是智慧沉淀的時光。
五、借力:學(xué)會依靠,晚年不苦
《道德經(jīng)》講:“柔弱勝剛強。”人老了,身體不如從前,若還硬撐,只會加速衰老。懂得借力——依靠子女的照顧、朋友的幫助、社會的資源,才能活得輕松。
有些人逞強,生病了硬扛,缺錢了硬撐,最終拖垮自己,也拖累家人。晚年不是逞英雄的時候,該低頭時得低頭。
結(jié)語:
《菜根譚》有言:“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退休并非終點,而是另一種生活的起始。守住“積”與“借”兩道門,積德、積財、積情,借勢、借力、借智,晚年才能安穩(wěn)體面。
否則,一失守,晚景凄涼無人問,悔之晚矣。
我想說,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人性的試金石
人至暮年,“積”與“借”并非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年輕時以為錢能解決一切,老了才發(fā)現(xiàn),德不配財,終究一場空;情不經(jīng)營,終究無人問。
那些晚年境況凄涼的老人,其遭遇往往并非命運的不公所致,實則是自身早年種下了前因。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老去,而是老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被世界遺忘。
圖片均源于網(wǎng)絡(luò)
以上,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