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六跟娃處得不太和諧,我終是沒忍住內心的焦慮而爆發了一次情緒。
高考的余溫還沒過,再加上考生分數普遍的上浮,再結合孩子現階段的分數,心有點慌。
于是,就很想讓孩子能開竅,明白:
時日無多,要學會努力,要將努力落地到學習時間上,要跟之前做得不一樣。
高一高二怎么玩都算了,但高三最后一年,不能再嚯嚯時間了。
無論是精力的分散,還是努力的力度,都不能在滑鐵盧了。
我的想法當然是好的,也是客觀而清醒的,但我的情緒隨著恐懼不知不覺有點浮躁。
之前不太盯學習過程的我,開始默默關注孩子到底在干啥:
他說在聽視頻課,結果我發現他在刷視頻;
他說馬上開始寫作業,結果還是看小說;
他說一會就開始投入學習,結果幾個小時過去了還無動于衷。
忍了又忍,實在忍不住了,就怒懟他:
你這個樣子,是個高三孩子該有的狀態嗎?為什么總是說話不算話?以你目前的程度,有什么資格不努力?
孩子也反唇相譏:
我在學校比別人都用心學習,擠時間去查漏補缺,我在學校學得很累你怎么看不到?我玩是因為我有底氣,你憑什么說我不努力!
聽了孩的話,原本沒有那么生氣的我,更炸了:
你自以為花的那一點功夫就可以支撐你的高三嗎?你在學校努力,難道你的同學就不努力?你將來是要跟全省的人一塊排名,可不只是你們班,你們學校!
我的想法是:
娃怎么比之前略微用功一點,就這么沾沾自喜,好像自己吃了多少苦一樣,就這么放肆的玩,這不能被我允許和接受!
所以孩越解釋,我越生氣,針尖對麥芒之下就吵了起來。
孩子還說了一句:
他將來成績不好,都怪我的焦慮與高控!
內心那叫一個委屈,雙休兩天學習時間不到一個小時,我這還叫高控?還得要求我不焦慮,隨他想怎樣就怎樣。
不過我們吵了之后,過了半個小時,大家的情緒都平復了。
我還是表明了我的觀點:
我在乎的不是他今天又沒學習,而是未來的每個雙休,每個節假日,每個寒暑假,是不是都這樣吊兒郎當,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孩子也跟說了他掏心窩的話:
我不學習,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成績還好,我認為通過一點點努力,我完全可以做到成績的穩步提升,我有自己的提升計劃。
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你認為的提升計劃,是否能跟上你高三的進度?是真的可以滿足你的目標,還是你的自以為?你有沒有想過去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在現實中經得起論證?
我也提醒了孩子:
你認為的,有可能是錯覺,你覺得可控的,有可能會失控。所以還是要花足夠的時間和更多點的努力,放在過程,這樣產出才具穩定性。
我建議他把雙休玩的時間縮短,把學習的時間增加,能做到學習和玩各占50%,我就保證一句都不再說他。
孩子沒有反駁我,說他自己會考慮,也會想想以后的路要怎么做,后來他跟我說一這樣一席話:
他只有在自驅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努力,不是我覺得他該這樣,而是他自己覺得應該這樣時,才有用。
他不想學習或覺得不需要努力時,我說得越多,他會越排斥,覺得我在控制他。
并且給我建議:
我可以管他,但只能提醒,他覺得自己做得過分了,自然會聽,不能一說就發火,上來就吵他。
孩子的一席話,也讓我覺察到了自己的焦慮,也明白了孩子的訴求:
他并不排斥我管他,也并不排斥我跟他提學習,只是排斥指責他不努力,怒斥他不該這樣擺爛。
終歸還是焦慮的情緒,以及恐懼主導了自己的意識,周日我再也沒有干預孩子學習,而是帶著親戚家的幾個孩子肆意的玩。
孩子返校后,想通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重啟了跑步,制定了學習計劃,要把初中時的錨定目標不放松的狀態找回來。
而我也溶解了自己的焦慮,近期我也會重啟跑步,加大正念思維的自我學習與運用,先穩住自己,再來想辦法幫助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