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報道,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于6月25日表示,普京不會前往巴西參加金磚峰會,而是通過視頻連線參與。消息一出,瞬間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2023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以所謂“非法綁架烏克蘭兒童并將他們強行送往俄羅斯”為由,對普京發出“逮捕令” 。俄羅斯在2016年就已退出國際刑事法院,自然不承認該法院的管轄權,甚至將該法院院長列入通緝名單。但國際刑事法院125個成員國理論上都有執行逮捕令的義務,這使得普京外訪面臨極大風險。
普京(資料圖)
巴西作為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在普京參會問題上態度曖昧。雖巴西總統盧拉曾表示歡迎普京到訪,可其政府無法明確保證普京在巴西境內的安全,不能給出“明白無誤的承諾”。這讓俄羅斯不得不重新評估普京親赴巴西的決策,畢竟任何“萬一”的可能性對俄羅斯而言都無法接受。
其實這不是普京首次因該逮捕令調整行程。2023年南非金磚峰會,同樣因南非是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國內反對派施壓要求執行逮捕令,最終普京選擇視頻參會。去年俄羅斯主場的金磚峰會,普京才得以順利出席。如今巴西峰會,歷史再度重演。
相較之下,2024年9月普京對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蒙古國的訪問堪稱“例外”。蒙古國公開承諾保障普京安全,一來蒙古國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對普京發難代價巨大;二來“西伯利亞二號”天然氣管線對中俄蒙三國至關重要,需高層推動;三是俄蒙接壤,安全可控。這些因素讓普京此次出訪得以成行,也凸顯出逮捕令的實際效力很大程度取決于東道國政治意愿。
俄外長拉夫羅夫(資料圖)
在普京確定以視頻方式參加金磚峰會之際,歐洲方面有了新動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6月25日和歐洲委員會簽署協議,計劃設立“特別法庭”,專門審判俄羅斯高級官員,普京位列其中。歐洲委員會秘書長貝爾塞特簽署協議后稱要讓侵略受到懲罰。
但歐洲委員會有46個成員國,不屬于歐盟,和國際刑事法院類似,缺乏強制執行能力。澤連斯基此舉更多是輿論戰手段,企圖塑造俄羅斯“侵略者”形象,將普京描繪成“殘暴罪犯”,以此爭取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更多支持與援助,同時破壞俄羅斯國際形象。
俄羅斯對此自然不會坐視不理,迅速對歐洲委員會這一行為予以駁斥,強調這是對俄羅斯內政的粗暴干涉,是西方陣營的政治操弄。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強硬表態,稱此類行徑不會對俄羅斯領導層構成實質威脅,反而會進一步激化地區緊張局勢。
普京缺席金磚峰會,在經濟層面,對金磚國家合作影響有限。金磚國家合作核心領域如貿易、投資、金融等,不會因領導人是否親自出席而中斷。各國在過往合作中已建立起較為成熟的機制和溝通渠道,線上參與同樣能推動合作項目進展、達成新共識。
從政治層面看,西方媒體或許會借機炒作“金磚內部出現裂痕”。但金磚國家一直秉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合作基礎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會因外部強加的政治分歧破壞合作大局。中國代表團發言人明確表示,金磚合作不會被外部因素左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將率團出席峰會,表明俄羅斯對金磚合作的重視未減,普京通過視頻連線參與討論,也確保俄羅斯聲音能在峰會上被聽見。
馮德萊恩(資料圖)
回顧過往,即便面臨諸多外部壓力,金磚國家合作仍持續深化。上合組織不斷擴容,俄羅斯與中國、印度等國關系日益緊密。在當前多極化國際格局加速演變背景下,西方的“法律工具”和“輿論攻勢”難以阻擋新興經濟體崛起步伐。
此次普京缺席金磚峰會,是國際政治復雜博弈的體現。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背后,是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政治打壓;歐洲委員會與烏克蘭的動作,同樣是地緣政治沖突下的輿論較量。但金磚國家合作基于共同發展需求和對國際秩序公平公正的追求,有著堅實基礎。未來,金磚國家或將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維護合作穩定,在國際舞臺發出更有力的集體聲音,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合理方向變革 。而對于國際社會而言,如何化解沖突、重建互信,避免“法律武器化”,也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