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學就是奔電商去的
“今天咱們直播間其他什么都不賣,只賣山東現摘現發的布魯克斯大櫻桃,搶到就是你的。家人們,絕對讓你買得實惠……”近日,00后女生姬琳在學校組織的一場職業技能大賽中,以富有激情的“帶貨”,將現場氣氛拉滿。在場的評委們也紛紛被她的情緒感染,都想拿出手機下單。
作為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跨境電商專業的大一學生,姬琳不僅在比賽中勇奪第一名,還因為其熱辣的風格火遍全網,甚至登上微博熱搜。
“我的性格大大咧咧,放得開,我考大學就是奔著電商專業來的。”姬琳說,她的老家在臨沂費縣黃土村,2006年出生,從小就練習武術,屬于體育特長生,是國家二級運動員。2024年參加高考,成績剛過本科線0.5分。
當時,雖然可以選擇一所本科院校就讀,但考慮到不一定能選中自己心儀的專業,于是,她果斷決定——退一步海闊天空,直接選報大專院校。“我先看哪個學校有電商專業,然后再挑喜歡的城市。”最終,她進入了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
為啥非盯著電商這個專業?未來就是想直播帶貨嗎?姬琳坦承,自己讀這個專業,就是想畢業后回到家鄉做一名助農主播。在她的老家費縣,油桃、櫻桃等各類水果非常豐富。但是,她之前常常看到這些鮮甜可口的水果在線下經常賣不上價,甚至是有時賣不掉。
“如今在村里干活的,多是老年人,他們不會用手機直播帶貨。如果能把村里的瓜果蔬菜賣到全國,那不就解決這些問題了?”姬琳說,讓她堅定填報這個專業,還緣于高中時,假期里在一家電商公司實習過。
在那家電商公司,她看到了直播帶貨是如何運作的。最關鍵的是,能在短時間內把村里的農產品賣掉,農民的收益也高。于是,她早就定下目標,考上大學就要報直播帶貨這類專業。
一晚帶貨8000多單家鄉櫻桃
高考后的暑假該怎樣度過?想必很多學子會選擇好好放松一把,去飽覽一番大好河山,撫慰自己多年寒窗苦讀的辛勞。然而,姬琳有著不同尋常的打算。2024年高考結束后,她想以自己村子的名義在電商平臺上起個號,趁暑假幫村民帶貨,為自己即將開始的學業先練練手。
剛開始,父母堅決不同意,覺著她有點不切實際。于是,她大著膽子跟村支書提了這件事。“現在網上帶貨是大趨勢,年輕人有想法,村里全力支持。”村支書認可姬琳的行動,還跟村民都打了招呼,請大家提供一手貨源,爭取把村里的這個直播帶貨賬號做起來。
2024年7月,姬琳在短視頻平臺上開設了一個賬號,由她自己獨立運營。當時,盡管經驗不足,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更好在村里人都支持,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她投入了全身心精力,有時候為了拍好一條視頻,跟村民一拍就三四個小時。
正在村里直播帶貨
“鄉親們明白是個好事,都盡量幫忙。”姬琳說,當時正趕上村里賣油桃。她白天拍視頻,晚上就開直播帶貨。起初,直播間里觀看人數寥寥無幾,少的時候只有兩三個人,多的時候也就二三十人。這些粉絲里面,還包括嘴上一直說不支持的父母。每天的成交量也比較慘淡,經常只有一兩單。
“當時真有點絕望,畢竟大家都這么支持。”姬琳說,好在她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要做好一個號不可能短期內成功,只有每天堅持更新,達到量變才能引動質變。
如此一直到8月份,周邊幾個村的大櫻桃開始成熟上市,事情迎來了轉機。
有一天,“就是拍了一個介紹櫻桃的視頻,突然就爆了,播放量六七百萬”。姬琳記得,當晚開直播,在線人數最多時超過一萬人。一直到下播,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終,那一晚賣出8000多單當地櫻桃。“第二天把訂單打印出來,大家才相信真的成了。”姬琳說,當時一天就漲粉一萬多。
因為省去了中間商,她在網上銷售水果比村民們在線下出手,每斤要多收益2到4元。對于村民而言,網售一萬斤水果就能增收兩萬元到四萬元。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給姬琳點贊。
暑假結束后,即將步入大學前,姬琳把賬號的所有權限都交給了村里,請其他人繼續運營。此后,這個賬號漸漸有了忠實粉絲,每次直播在線人數都能穩定在三四千人。如今,村里的農產品通過這個賬號賣到了全國各地。
“內心非常有成就感。”姬琳回憶,去年整個暑假她都在帶貨,而且只收取少部分賣貨提成。最后她算了一下,假自己期里賺到了五六萬元。
專注跨境電商定下新目標
因為有了比較成功的實踐經歷,開啟大學生活的姬琳,比其他人更快地進入了學習狀態。“我們大一會學習視頻剪輯、選品、物流等各個環節的知識。”姬琳說,大學里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此前,她只是一種草莽式的創業,沒想到歪打正著。
對于姬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老師秦佳給予了贊許與肯定。他介紹,跨境電商就業范圍比較廣,“我們2022年第一次設立跨境電商專業,第一批只有十幾個人。”這兩年則成為學校的熱門專業,第二屆和第三屆,都招收了兩個班,每屆學生超過100人。今年第一批學生已經畢業,就業率100%,分布在電商運營或客服崗位上。
與本科教育不同,學院更專注于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針對電商行業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對學生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培養。比如,開設了市場營銷、消費者心理學、電商平臺運營這些課程。此外,還定期組織職業技能大比武,參加各類行業競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秦佳說,“通過校企合作,打通學生到職場人的‘最后一公里’。”讓學生畢業后有更多可以落地的技能,才能真正拓寬就業渠道,不能讓職業教育的培養成為一條“斷頭路”。
如今通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姬琳除掌握了更多專業技術,同時也注意到跨境電商的重要意義。她在學習和實踐中發現,作為雙邊經貿合作的新增長點,跨境電商潛力巨大。在過去幾年中,中國跨境電商在已經成熟的海外電商市場中撕開了口子,讓國內千千萬萬的制造企業輕松做上全球買賣,讓許多年輕人找到了就業新風口,更催生了跨境電商主播這個新職業。
在跨境電商領域,姬琳也有自己的偶像,“河南信陽商城縣的楊淑娟,作為返鄉大學生,她把村里傳統的絲瓜絡賣到了海外,最貴的賣到18美元一個,年銷售額達3700萬元。不僅幫村民賣出了農產品,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在我們當地,不僅有特色農產品,也有類似的工藝品。”姬琳希望,通過大學三年的學習,自己能夠掌握更多跨境電商的知識。未來,她畢業以后也會返鄉創業,像楊淑娟那樣把村里的農產品也賣到全世界,帶領村民闖出一條新的致富路。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