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文/張揚
蕪湖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依托江南水鄉,當地很多農戶常種植荷花以增加收入。對于農戶而言,他們擅長下地勞作,卻并不擅長與市場對接。采收蓮子后,農戶往往被動等人上門收購,采購時間不確定、采購價格也隨行就市。農戶所銷售的蓮子并不經過處理和市場化包裝,他們簡單直接地種植、采摘、再以批發價格銷售給批發商。
由于銷售渠道單一,蕪湖市當地農戶并沒有辦法決定蓮子的銷量和價格。一旦遇到市場需求不足或供給過剩,蓮子就會因無人上門收購而滯銷。
而多渠道產品推廣,正是游戲大廠三七互娛有能力做的一件事。三七互娛在與蕪湖市當地相關負責人溝通過程中,發現農戶的蓮子滯銷困境,為了深入了解實際情況、結合當地文化確定幫扶內容,三七互娛產業幫扶團隊趕到當地進行實地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他們發現當地有很多荷花田,每到夏季會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經過前期溝通,三七互娛團隊決定以“荷花”為主題設計制作一個文創禮盒。禮盒中有以荷花為創意點的香薰、有荷花造型的茗杯,也有滯銷的蓮子。
經過包裝設計后的蓮子變成了文創產品,銷路不必只局限于當地的批發采購,在三七互娛的宣傳推廣下,這些產品更廣泛觸達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用戶。三七互娛的這次產業幫扶項目,幫助當地賣出2000斤滯銷蓮子,也讓上百戶農戶減少了損失。
這只是過去幾年三七互娛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的眾多案例之一。自2018年開始,三七互娛就已經開始進行“文創產品+農產品”的產業幫扶。作為有創意基因、更懂年輕人的游戲公司,三七互娛希望通過數字化賦能、以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幫助農戶宣傳、推廣他們的產品。
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
廣東、貴州、云南、安徽等省市的縣域擁有很多獨屬于本地、有著鮮明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比如廣東的荔枝、清遠英德市的傳統英德紅茶、梅州豐順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金姜糖”、貴州黔南的野生蜂蜜等,“一地一味”正是中國農產品的魅力。
但很多特色農產品知名度還未打響,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對這些傳統農產品知之甚少。如何讓這些產品走出區域、走向全國,三七互娛在其中承擔橋梁作用。
“文創+農產品”是過去幾年三七互娛在鄉村幫扶中探索出的一個重要方式。一方面,三七互娛用戶數已十分龐大,輻射的地域也很廣,公司可以借助自身影響力幫助農產品推廣。
今年是廣東荔枝豐收大年,為助力廣東荔枝產業推廣,三七互娛聯動各地市縣荔枝產區,在《叫我大掌柜》《時光大爆炸》《時光雜貨店》《尋道大千》等旗下熱門產品中開發荔枝聯動版本,內容植入廣東荔枝文化元素,已陸續在全球發行,向海內外數億玩家傳播廣東荔枝。
同時,三七互娛還拍攝了荔枝專題宣傳片《一顆荔枝的自述》,通過有趣、生動的短視頻形式,向世界傳播廣東荔枝。在游戲聯動與視頻宣傳的雙向傳播下,將虛擬世界的流量轉化為現實中的消費力,切實幫助荔枝農戶增加收入,探索出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范式。
另一方面,三七互娛希望利用其在文娛產業積累的文化創意優勢,在產品開發、設計上幫助特色農產品、非遺文化進行年輕化表達,把深山好貨送進更多都市商圈。
2022年,三七互娛曾推出一個文創項目,團隊計劃在禮盒中融入貴州苗繡。為把控品質,三七互娛團隊多次來到貴州省施秉縣馬號鎮黃古村,與貴州苗繡傳承人蔣秀菊面對面溝通,希望將流行元素與苗繡技藝充分磨合,創作出更符合當下審美的潮流文創工藝品。
蔣秀菊所在的繡花廠,平時刺繡訂單以傳統花紋為主,民族特色濃厚。與三七互娛的合作,是她第一次嘗試用民族技藝繡潮流元素的圖案,對工廠來說挑戰不小,“光是調整繡版就不下十次,通過反復打樣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蔣秀菊說。
困難雖有,但所產生的效果不錯。苗繡有自己特定的圖案,以往繡花廠接到外部訂單時,并不擅長潮流圖案的他們并不敢輕易接下訂單。但在與三七互娛共同創作新繡樣后,蔣秀菊和繡娘們已經能夠熟練用苗繡技藝繡出潮流圖案,也有信心接下其他企業的訂單。
更重要的是,這一項目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單量增加、繡樣變復雜后,繡花廠需要培訓更多當地苗族婦女參與。貴州施秉當地的很多婦女有的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有的因年邁已經很難得到工作機會,但繡花廠需求的增加,讓她們不必背井離鄉就能利用自身專長增加家庭收入。
“我們通過企業+基地+繡娘的模式,讓我們村里的苗族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致富,來提高我們的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質量。”蔣秀菊說,項目累計帶動了3000多名婦女就業。
參與產業幫扶全鏈條
從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的再創作再開發,到鏈接產業上下游,再到推廣宣傳拓寬銷售渠道,三七互娛已經深度參與到鄉村產業幫扶的全鏈條中。
就產品開發角度而言,很多農產品、非遺產品需要更符合市場需求。三七互娛在過去幾年的產業幫扶經歷中發現,不同地區的農戶存在的共同難題,是銷路單一、農產品形態太過“原生態”。
在解決這兩個共性問題上,三七互娛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廣東清遠英德市轄內的橫石塘鎮龍華村是緊靠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而成立的傳統英德紅茶生產基地,當地茶農的銷售方式同樣是等待批發商上門收購。
去年三七互娛對當地茶葉“英紅九號”進行重新設計,考慮到用戶使用習慣,他們將茶葉做成獨立小包裝,滿足年輕人出差、辦公室沖泡等場景;同時還融入了年輕潮流元素,比如為不同產品設計“萌茶茶”“蜜悅七”等好玩有趣的名字,以觸達更多高線城市年輕群體。去年春節期間,三七互娛將“萌茶茶”這個創意時尚單品分享給全國1萬多名用戶。
產品“改造”好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幫助當地農產品打開銷路。
一個簡單直接的方式是直接采購,比如2018年開始,三七互娛與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攜手,在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和臨滄市鳳慶縣等地助力鄉村振興,采購當地農副產品三七粉、茶葉、蜂蜜等,支持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增加當地農村收入,實現“以校企合作助力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促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但更長久、更持續的方式,是為當地農戶對接需求方。例如,三七互娛幫助廣東梅州豐順縣加入廣州市消費幫扶聯盟平臺后,直接帶動該廠新興產品產銷。
產業鏈的塑造對鄉村產業影響深遠,為打通下游采銷售渠道,三七互娛還邀請多家新茶飲優質企業赴當地開展茶葉、蜂蜜的供應端考察,并積極推動新茶飲優質企業在當地開展合作,促進傳統供應商與新零售、新消費的產業鏈融合,搭建起“消費者——新茶飲品牌——茶農”的消費閉環。
三七互娛邀請行業專家到當地茶園考察交流,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茶農打開銷路。當前傳統茶葉市場趨于飽和,但新茶飲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預計突破3689億元,其中中式新茶飲細分賽道規模突破2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
從游戲內植入廣東荔枝到打造文旅宣傳片,從開發苗繡潮流單品到鏈接新茶飲供應鏈,三七互娛正在用“數字基因”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而這些潮流創意與傳統、非遺的碰撞,帶來的不僅是商業價值,也是一場關乎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