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起令人觸目驚心的黑醫美事件曝光:一個女孩接受非法醫美注射后當場暈厥,險些喪命,而手術地點竟然是在酒店里。記者暗訪發現,黑醫美背后還隱藏著一條以“零基礎速成”、“包教會”為幌子的培訓灰色產業鏈,只要交錢,零基礎學員培訓三四天就能拿到合格證上崗了。
福州一家快捷酒店里的醫美速成培訓班現場,原定的培訓課程突然中止,培訓師匆忙離開,去處理自己一場醫美手術中的嚴重事故。
培訓師心有余悸地告訴學員,一個女孩剛打了一針就暈過去了,全身發黑,連脈搏和心跳都沒有了。收治醫院的急診科醫生初步診斷,女孩之前疑似注射肉毒素,出現了過敏性休克,幸虧及時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而這些醫美培訓速成班的講師明知肉毒素等藥品有毒性風險,還公然在速成班上傳授著規避和應對執法部門檢查的所謂“技巧”,教唆他們不要把肉毒素等藥品放在自己的美容店里,要糊弄檢查人員“我什么也不懂”,而被查處也有三次機會,第三次被“抓住”,有可能被處以拘留15天;要是被查實非法行醫和售賣假藥,起刑就是3到6年。可見,所謂的培訓師很清楚,自己教授的內容本就違法違規。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輸入“醫美培訓零基礎”等關鍵詞,都會跳出不少引流視頻和文章。一些“速成培訓班”甚至打出“推薦就業”等口號,聲稱可以讓“零基礎學員”搖身一變為“醫美從業者”。
醫美培訓速成班銷售人員表示,只學注射微整形學費是3580元,“注射+線雕”學費是4980元,可以從簡單的針劑注射課程學起。
課程包含針劑注射、線雕、手術類項目等,學時只有3至4天。而根據售課人員的課程表,僅6月份一個月,速成班就在北京、上海、重慶、天津等20多個城市鋪開,上課地點都設在快捷酒店會議室,學員中有不少是記者這樣的醫學“小白”。
兩天理論培訓后,學員就在培訓師指導下互相操作針劑注射。針劑項目之后,培訓師又開始教授具有面部提升功能的線雕手術類項目。這是一種非手術美容療法,把可吸收蛋白線植入到皮下脂肪層、筋膜層等部位,利用張力刺激皮膚修復機制。
培訓師還志得意滿地表示,線雕的線成本60元一根,50根就是3000元錢的成本,收費20000元就能凈賺17000元,甚至可以開價30000元,可見利潤有多高。
繳納培訓費用三個月后,記者還收到了一份"職業技能認證",名稱顯示為"高級輕醫美科技抗衰技術管理師"。銷售人員鼓吹“這是一份‘國字號’證書”,但記者根據證書落款單位“中國醫美科學管理培訓中心”的名稱查詢社會組織和企業信用系統,卻發現根本就是“查無此處”。
按照我國相關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療行為必須由持證醫師在正規醫療機構內操作。醫療美容醫師需具備《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等合法資質,正規培養,需要至少8到10年。然而這些培訓師卻明目張膽地宣稱“無證也可操作”。
此外,在經營方面,市場監管總局也明確規定,嚴禁對“零基礎”等無行醫資質人員提供醫療美容技術培訓;嚴禁承諾發放所謂的“職業證書”“職業資質”,嚴禁宣稱學習醫療美容技術能夠快速致富。
但記者卻發現,這些“醫美速成班”建立起了一套從招生授課到非法醫美藥品供應的一條龍。不僅“量產”非法行醫者,還違規銷售醫美藥品,甚至傳授規避監管手法,而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速成班學員也陸續開辦醫美機構,非法營業。
之前提到的這起事故中,女孩注射的肉毒素雖然具有除皺功效,但同時是具有毒性的,擁有醫師資格的從業人員才可以操作使用,藥品采購方也必須是醫療單位。但一些非法的肉毒素針劑還是在美容機構的包裝下,搖身一變成了科技感滿滿的美容產品。但事實上,肉毒素嚴重中毒的話,毒素會累積到呼吸肌,導致呼吸肌麻痹無力,呼吸困難。是需要緊急做氣管插管,上呼吸機的。
其實不僅僅是肉毒素有“毒”,不正規醫美操作和偽劣藥品設備的風險簡直是難以估量。那么“黑醫美”和所謂的培訓速成班是怎么鉆了監管的“空子”?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委會副秘書長童云洪指出,醫療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絕不是某個操作流程或者一兩步操作的問題。所謂的“三四天包教包會”,顯然不可能掌握真正的醫學知識技能。所謂的“速成培訓班”教的就是,怎么誘惑消費者上當受騙,而一旦發生糾紛,怎么推卸責任。舉例說注射美容,看上去操作簡單,但其實風險很大。注射位置下面是神經、血管,還是臟器?注射深了會出現斷針,注射之后可能出現過敏,而一旦損傷神經,甚至會破壞肢體的感知功能。此外,血栓也是常在糾紛中碰到的情況。有的患者注射一半眼睛突然看不見了甚至昏迷了,就是注射過程中形成血栓,堵塞某些血管,影響了供血。
那么,消費者為什么不選擇正規醫院呢?東方衛視記者調查后發現,醫療美容涉及公立醫院和民營機構。雖然公立醫療機構安全規范,但定位主要是傷病導致的容貌缺陷或功能障礙,純粹以改善容貌為目的的項目比較少,導致它們不會成為有醫美需求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而民營機構里,相對正規的連鎖整形醫院價格較為昂貴。中小型醫美機構和私人診所則偏向操作較為簡單的項目,這正和近些年“微整形”的流行趨勢相吻合。然而,一些涉及“黑醫美”“黑培訓”的案例往往就和這些機構相關。
那么,監管部門該如何有力打擊“黑培訓+黑醫美”產業鏈?其中還有哪些難點亟待破解?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委會副秘書長童云洪介紹,行政監管過程中,非法行醫由公安部門查處,非法經營歸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而如果是的醫療方面違法又是衛建委來執法,所以針對黑診所、黑醫美非法行醫的情況,應該實施聯合執法,而且要加大查處力度,加重相關處罰,鼓勵群眾監督舉報。此外,要對“卡脖子”的關鍵藥品加強登記監管,便于溯源倒查。而對于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應當追究非法行醫罪;而涉及違反醫德倫理的,也應該按照醫師法的規定,實施相應的處罰。總的來說,就是要建立起立體的法律法律網絡,打擊黑診所、黑醫美。
看看新聞記者: 嚴相莉 翟靜 阮麗
編輯: 翟靜 阮麗
責編: 嚴相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