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遼寧艦和山東艦雙雙現身太平洋,并在硫磺島海域完成會師,直接對準美軍在關島的核心布防。這是中國航母第一次實現對第二島鏈的實質性突破,更是對美軍“前沿壓制”戰(zhàn)略的一次正面沖擊。
而讓外界更意外的是,美國沒選擇公開強硬反制,而是悄悄扣下了臺島66架戰(zhàn)機,動作詭異,信號復雜。難道美國真的被打亂了節(jié)奏?他們苦心經營的島鏈封鎖,還能守得住嗎?
史無前例的海上會師
這次出動的規(guī)模有多大?兩艘航母、4艘055型萬噸驅逐艦、10余艘052D型驅逐艦和054A型護衛(wèi)艦,還有綜合補給艦和核潛艇,總噸位超過30萬噸。
要知道,美軍一個航母戰(zhàn)斗群的總噸位也就20萬噸左右,中國海軍這次出動的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美軍單個航母戰(zhàn)斗群的實力。
還有960個垂直發(fā)射單元,覆蓋防空、反導、反潛、對海打擊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個立體的攻防體系。
這些垂發(fā)單元里裝的可不是花架子,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魚-8反潛導彈,每一種都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武器系統(tǒng)。
最有意思的是美軍的反應。原本計劃在亞太巡航2個月的"華盛頓"號航母戰(zhàn)斗群,看到這個陣勢后僅僅10天就灰溜溜地撤回了橫須賀基地。
這樣一來,西太平洋出現了美軍航母的真空期,關島基地直接暴露在中國航母編隊的威懾范圍內。這種情況在冷戰(zhàn)結束后還是頭一次出現。
從艦載機方面看,這次行動還亮相了殲-15T艦載機。這款戰(zhàn)機可不簡單,它的性能已經全面超越了美軍的F/A-18"超級大黃蜂"。
這表明中國即使是滑躍起飛的航母,也開始全面換裝新型艦載機,淘汰老式的殲-15。等到后續(xù)的殲-35隱身戰(zhàn)機和空警-600預警機也上艦后,中國航母的航空兵體系作戰(zhàn)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
島鏈戰(zhàn)略的歷史終結
要理解這次雙航母會師的戰(zhàn)略意義,我們得先說說美國的島鏈戰(zhàn)略是怎么回事。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為了封鎖蘇聯和中國,設計了一套"島鏈封鎖"體系。
第一島鏈從日本開始,經過琉球群島、臺灣,一直延伸到菲律賓;第二島鏈以關島為核心,包括小笠原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第三島鏈則是夏威夷、中途島到阿留申群島這條線。
這套戰(zhàn)略的核心思想很簡單:把中國海軍困在近海,不讓它進入遠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套戰(zhàn)略確實奏效了。中國海軍受限于技術和裝備,只能在近海活動,根本沒有能力挑戰(zhàn)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霸權地位。
但是時代變了。從2014年開始,中國海軍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期。新型艦艇如下餃子般服役,航母從無到有,驅逐艦從落后到先進,整個海軍從近海防御轉向遠洋作戰(zhàn)。
到了2020年左右,中國航母編隊已經可以常態(tài)化穿越第一島鏈,進行遠海訓練。
現在回頭看,第一島鏈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中國海軍可以自由選擇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大隅海峽等多個水道進出太平洋,美軍根本無法有效封鎖。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就曾坦承,如果真的爆發(fā)沖突,解放軍有能力迅速"砸爛"整個第一島鏈。這也是為什么美軍把海軍陸戰(zhàn)隊遠征部隊從第一島鏈撤到第二島鏈的原因。
但是現在,連第二島鏈也開始松動了。遼寧艦編隊距離關島最近時只有600海里,完全處于殲-15T的作戰(zhàn)半徑內。
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和阿普拉海軍基地,這些美軍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戰(zhàn)略支撐點,第一次直接暴露在中國航母編隊的威脅之下。
美國媒體《戰(zhàn)區(qū)》發(fā)文承認,關島已經從"安全的后方"變成了"前線"。這個變化的意義是革命性的。
關島距離中國大陸3000公里,一直被美軍視為"絕對安全"的后方基地。現在中國航母能夠抵近關島,意味著美軍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戰(zhàn)略部署。
055大驅改變游戲規(guī)則
在這次雙航母會師中,有一個細節(jié)特別值得關注:4艘055型萬噸驅逐艦擔任"帶刀侍衛(wèi)"。這些被外界稱為"中華神盾"的大型驅逐艦,才是真正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存在。
055型驅逐艦到底有多厲害?我們來看幾個關鍵數據:滿載排水量超過1.2萬噸,112個垂直發(fā)射單元,可以發(fā)射各種類型的導彈。
最關鍵的是,它裝備了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超過1000公里,速度可達10馬赫以上,具備了對美軍高價值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的能力。
4艘055大驅總共攜帶72枚鷹擊-21導彈,這個火力密度足以覆蓋關島的所有重要軍事目標。
這些導彈的高超音速特性,使得美軍現有的防空系統(tǒng)很難有效攔截。這就意味著,中國航母編隊即使在距離關島600海里的"安全距離"上,也能對美軍構成實質性威脅。
這種能力的獲得,標志著中國海軍從"區(qū)域防御"向"區(qū)域拒止"的戰(zhàn)略轉變。過去,中國海軍只能在近海防御美軍的進攻;現在,中國海軍可以在遠海拒止美軍的接近。這種角色的轉換,對整個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技術角度看,055大驅還具備強大的防空反導能力。它裝備的紅旗-9B遠程防空導彈,射程可達200公里以上,能夠為整個航母編隊提供區(qū)域防空保護。同時,它還具備反潛能力,可以發(fā)射魚-8反潛導彈,對水下威脅實施有效打擊。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行動中出現的殲-15T艦載機。雖然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是滑躍起飛航母,在起飛重量上有一定限制,但殲-15T通過技術改進,已經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料和武器,作戰(zhàn)半徑和載彈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美國媒體承認,殲-15T的性能已經全面超越了美軍的F/A-18"超級大黃蜂"。
第三島鏈的挑戰(zhàn)
現在最讓美國人擔心的問題是:中國海軍的下一步會是哪里?答案很可能是第三島鏈。
福建艦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試航,即將正式服役。這艘采用電磁彈射系統(tǒng)的航母,將徹底改變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zhàn)能力。
電磁彈射可以讓艦載機重載起飛,這意味著空警-600預警機、殲-35隱身戰(zhàn)機都能夠正常上艦作業(yè)。到那時,中國航母編隊的整體作戰(zhàn)能力將不輸于美軍的核動力超級航母。
三艘航母的輪換部署,將使中國海軍能夠在第二島鏈保持常態(tài)化存在。而隨著后勤保障體系的完善,向第三島鏈方向的延伸幾乎是必然的。美國媒體已經開始擔心,中國航母編隊可能會向威克島、中途島,甚至夏威夷方向推進。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055型驅逐艦此前已經前出到阿拉斯加附近海域"打前站",顯示出中國海軍向更深遠海域拓展的意圖。一旦中國海軍能夠在第三島鏈附近活動,美國本土西海岸的安全就會直接受到威脅。
從地理位置看,夏威夷距離中國大陸約8000公里,這個距離對于現在的中國海軍來說已經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隨著綜合補給艦隊的擴充和海外補給點的建設,中國海軍完全有能力支撐這樣的遠程部署。
美國對臺軍售政策的變化也從側面反映了這種戰(zhàn)略壓力。美國拖延交付臺灣地區(qū)66架F-16V戰(zhàn)機,盡管已經收了81億美元,卻轉手加價向菲律賓推銷同款戰(zhàn)機。這種做法被解讀為"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大陸"的妥協信號。
從軍事平衡角度看,這種妥協是有道理的。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目前部署了5個殲-16旅和3個殲-20旅,而F-16V本質上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設計,根本無法應對這種代差優(yōu)勢。
美軍自己的評估顯示,如果真的發(fā)生沖突,90%的臺軍機場將在首輪打擊中癱瘓,F-16V的生存率極低。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是否還能承受得起島鏈戰(zhàn)略的全面崩塌?從關島到夏威夷,從第二島鏈到第三島鏈,中國海軍的每一次前進都在擠壓美軍的戰(zhàn)略空間。當"自由航行"的主導權開始易手時,太平洋的天平還會向哪邊傾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