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植物,多年間找不到任何野生祖先,無法在自然界自行繁殖,卻養活了全世界。
有人或許會猜測這是小麥或者水稻,畢竟這兩樣全世界都會食用,可惜的是都不對,這種植物其實是玉米。
更離譜的是,有些玉米品種能夠長到6米高,甚至還能自己流“油”,難怪有人說玉米是外形植物。
01
當然了,上面提到的是墨西哥的巨型玉米,和普通的玉米品種不一樣。
1980年,聽到有關傳聞后,有科學家專門前往當地進行驗證,結果發現這種玉米除了品種問題外,周邊還有著許多許多種固氮菌群。
當玉米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它從莖部長出的氣根會分泌出一種黏性極強的物質,從而促進玉米的氮吸收。
這樣一來,玉米自然長得又高又壯還產量好。
普通玉米雖然沒那高,但是產量也相當不錯,全球年產量能達到11億噸左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
有資料顯示,其每年差不多間接養活將近 30 億人口。
但奇怪的是,就這樣的一種珍貴作物,很長一段時間居然找不到野生的近親,就跟個孤兒一樣。
絲毫不像隔壁小麥,從原始人的生存遺址中還能發現祖先野生麥的痕跡,正是這種奇特現象讓許多人戲稱玉米是外星植物。
當然,玉米讓人費解得到不止這些,它的內部結構同樣讓人很奇怪。
常理來講,不管是什么種子,到了成熟期基本都會想辦法爆開或者借助昆蟲、動物等將自己的種子傳播出去,以達到繁衍的目的。
偏偏成熟后的玉米果實被葉片緊緊包裹,除非遭遇外力推倒或人為采摘,否則果實會一直留在葉片中腐爛。
02
從生長習性上來講,玉米仿佛已經完全被人類馴化了。
為了搞懂玉米的起源,這些年來科學家一直都在進行探索,上世紀的時候有人提出,玉米來源于已滅絕的野生植物。
隨后又出現共同祖先理論和三成分假說,但都未能完全解開謎團。
直到遺傳學發展,80年代墨西哥的大芻草(類蜀黍)被確認為玉米祖先,23年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團隊,提出了全新的玉米起源模型,確定小穎大芻草亞種和墨西哥高原大芻草亞種同為現代玉米的祖先。
差不多經歷了9000年的馴化,這才有了我們如今熟悉的玉米。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玉米還僅存在于美洲,好在這位探險家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
很快,人們就知道這玩意能吃了,又能烤食、又能炒食、又能磨面,關鍵味道還不錯。
再加上耐寒、耐瘠、耐旱、高產等優點,30年間玉米便傳遍歐洲各地和北非。
到了明朝,我國也發現了玉米這一神奇作物。
當時葡萄牙商人將玉米種子作為貢品獻給中國皇帝,勤勞的中國人發現玉米適應力強、不挑土質,很快在全國廣泛栽培。
可以說,玉米的傳入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人口格局。
明朝人口峰值為1億上下,而到了清朝后期,人口直接暴增到4億。
03
如今,吉林玉米帶與美國玉米帶、烏克蘭玉米帶并稱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均位于北緯45度附近。
2022年美國玉米總產量達3.49億噸,占全球30%;全球玉米產量超過11億噸,玉米成為名副其實的谷物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玉米的神奇之處不僅在于高產,更在于其千變萬化的用途。從食品到工業原料,玉米幾乎無處不在。
像美國人,一年都至少要消耗掉2億噸以上的玉米,這些玉米有的被用作食物烹煮,有的被制作成食用油、清潔燃料,甚至是衣物和杯子。
更令人驚訝的是,玉米還是制作維生素的重要原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玉米這些年對非洲的貢獻。
截至 2023 年底,中國已在非洲建成 24 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廣 300 多項先進農業技術,惠及 100 多萬非洲小農戶。
若按每戶 5 人計算,大約惠及 500 多萬人口,其中玉米種植技術是重要的推廣技術之一,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因玉米受益。
在坦桑尼亞,當地原本玉米畝產約 49 公斤 - 82 公斤,采用中國的玉米密植增產技術后,產量增長了 2 到 3 倍。
在馬拉維,Thuchira 科技小院試驗田玉米產量從每公頃 2.5 噸提升到 7 噸,Mzuzu 科技小院試驗田每公頃可收獲約 10 噸。
這有效緩解了當地的糧食安全問題,讓更多人能吃飽飯,甚至從以前每天只能吃一頓飯變為可以吃三頓飯。
而農戶有了錢付孩子學費、蓋新房子、買新家具等,還帶動了村莊小賣部等小生意的發展,提升了整體購買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的活躍。
04
從墨西哥蝙蝠洞里的5600年前爆米花,到今日覆蓋全球的玉米帝國,它完成了“外星植物”到“地球戰神”的逆襲。
當你嚼著甜玉米粒、捧著爆米花時,別忘了這場人類與植物相互馴化的萬年傳奇——人類種下了玉米,玉米也重塑了人類。
參考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最新研究發現現代玉米有兩個“祖先”
央視新聞 時政微觀察 | 中非一家親 共享發展成果
中國吉林網 「大國糧倉」吉林不僅有“三寶”還有著名的“雙黃金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