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馨百年—陳香梅女士的靜安緣
▲陳香梅女士
陳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于北京一個外交世家。她的父親陳應榮是著名的教授、編輯與外交家。
抗戰時期,遠在國外工作的父親無法照顧年幼的子女,加上母親早逝,照顧妹妹的任務就落在陳香梅與大姐身上。1941年日寇攻占香港,當時寄宿于教會學校的陳香梅便帶著四個妹妹,輾轉經過澳門、廣東等地,到了大后方。飽經顛沛流離之苦,在少年陳香梅心中刻下了不甘屈辱、自強不息、熱愛祖國的深深烙印。
1945年8月底,陳香梅結束了在昆明“中央通訊社”的工作,來到上海,與闊別十多年的外祖父廖鳳舒先生重逢。
抗戰期間,廖鳳舒先生因避戰亂而移居上海,與女兒女婿(當時上海的著名律師錢乃文)住在靜安寺路、西摩路(即現南京西路、陜西北路)交會處的一棟三層房內。陳香梅抵滬后即居于此。工作之余,陳香梅經常光顧的就是靜安寺附近的百樂門舞廳。而飛虎將軍陳納德也是百樂門舞廳的??停敝僚c陳香梅結為伉儷。在這里,留下了陳香梅美好的回憶,也成為她對百樂門舞廳情有獨鐘的原因。
▲陳香梅女士在靜安八景園陳納德將軍照片前合影
▲1947年,陳納德將軍在靜安公園舊址為戰爭死去的美國僑民舉行追悼
1945年8月底至1947年12月21日,與陳納德將軍結婚兩年多來,陳香梅在上海當新聞記者,在上海戀愛結婚,既與外祖父、外祖母和阿姨共同度過了一段充滿親情而又溫馨的時光,又完成了從少女走向美滿婚姻的人生之路。在上海的近三年,是陳香梅非常珍惜的一段青春記憶,陳香梅人生中難忘的轉折點主要是在靜安完成的,因而也逐漸形成了她不可磨滅的“靜安情結”。
▲陳香梅女士看到陳納德將軍照片的瞬間
榮歸故里
1980年除夕,陳香梅作為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的特使訪問北京。1981年1月1日,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陳香梅,她開始了在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溝通訪問。
陳香梅40年來獨闖美國政壇,是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女性,享有“中美民間大使”美譽,被稱為感動世界的華裔女杰。從肯尼迪到克林頓,連續在六屆美國總統任下擔任亞洲地區特別顧問,為中美兩國及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鄧小平同志曾這樣評價陳香梅:美國有一百多個參議員,但只有一個陳香梅。
從此以后,她每年都要來華多次,奔波于祖國各地,往返于中美之間,穿梭于海峽兩岸,作出了卓越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陳香梅婦女基金”成立
1991年,時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的陳香梅,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被聘任為靜安區所屬的“露美美容院”名譽顧問。1992年,被聘任為“靜安區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自此,陳香梅又回到了闊別40余年的靜安區,與靜安再續前緣。
1995年5月,原靜安區政協主席梁光璧陪同陳香梅會見了汪道涵。汪道涵為她題寫了“心懷天地、自身高遠”。這是對陳香梅成功的人生之路的高度概括。
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閉幕,為實現世婦會通過的“行動綱領”和“北京宣言”,進一步發展婦女事業,也為了實現自己的夙愿,陳香梅捐贈了100萬元人民幣,在靜安區創設了“陳香梅婦女基金”。靜安區政協和靜安區海外聯誼會聯合舉辦了“陳香梅婦女基金”捐贈儀式,陳香梅和市區有關領導、各界婦女代表出席了莊嚴熱烈的捐贈儀式。會上,陳香梅向大會獻上了她在華亭賓館通宵達旦創作的《姐妹歌》,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自此,陳香梅開啟了一段與靜安的不解之緣。
2000年9月9日,陳香梅參加了在美麗園大酒店召開的靜安區第三屆海聯會理事會,又參加了坐落在靜安區昌平路上的“自然美”大廈的揭幕儀式,開始了她新世紀的靜安之行。
再訪靜安寺
2001年5月27日,陳香梅參觀了新落成的靜安寺鐘鼓樓,并愉快地接受了慧明大和尚贈送的《知恩報恩》畫冊。陳香梅還興致勃勃地撞響了靜安寺新鑄成的、直徑2.1米、高3.3米、重達7.3噸的世紀和平鐘,祝愿世界和平。
▲陳香梅女士撞響靜安寺“世紀和平鐘”
陳香梅一行瞻仰了坐落在靜安公園內的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后,去華山路參觀了蔡元培故居和史跡陳列館,蔡元培先生的子女在家中熱情地接待了陳香梅一行,并在蔡元培故居草坪上合影留念。
▲陳香梅女士瞻仰蔡元培塑像
重游百樂門
2002年9月14日下午,在區政協大禮堂內,陳香梅觀看了靜安區少數民族“百靈民族合唱團”的小型歌會。演員們演唱了由陳香梅作詞、著名音樂家蕭白作曲的“我們都是大地的兒女”。陳香梅還領唱了“友誼地久天長”,結束了難忘的訪問。
▲陳香梅女士在歌會演唱
在百樂門舞廳,她故地重游,觸景生情,興奮不已,并隨著樂曲翩翩起舞,她還揮毫為靜安區政協書寫了“高歌兒女曲,遙道中華情”;為當時的靜安區文化局和百樂門舞廳分別書寫了“第一樂府,首稱百樂門”和“風華再臨百樂門,情懷舊夢是申江”。這些題詞,道出了她對上海和靜安的款款深情。
▲陳香梅女士在百樂門舞廳
“香梅畫苑”成立
2003年10月11日,在“熱烈歡迎陳香梅女士暨香梅畫苑成立”的書畫筆會上,書畫家們將精心制作的書畫作品敬贈給陳香梅。她興致勃勃地與大家合影留念,并在宣紙上揮毫疾書“香梅畫苑”,表達了她對靜安區政協“香梅畫苑”成立的祝賀。
▲陳香梅女士為香梅畫苑題字
2006年3月20日,靜安區政協舉辦了以“詠梅”為主題的迎春畫展。陳香梅與書畫名家們歡聚一堂,舉行了為“香梅畫苑”會長、副會長以及高級書畫師的授聘書儀式。
2007年6月7日,靜安區政協舉辦了“紫荊花香滿神州”——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書畫展,陳香梅與著名書畫界前輩陳佩秋等應邀出席。
▲作者(右)陪同陳佩秋女士拜訪陳香梅女士
為汶川地震義捐救災
《趙仁年、蔡國聲、馬燮文三人書畫展》于2008年5月27日在靜安區政協舉行。陳香梅應邀參加了畫展的開幕儀式。書畫家提議,捐贈書畫作品,支援汶川地震災區的重建。陳香梅知悉此提議后,十分支持,欣然應允。
活動中,陳香梅揮筆疾書,“風雨同舟、成功相伴”八個大字躍然紙上。而后鄭重簽上自己的名字,在大家的掌聲中,鈐上了鮮紅的印章,一幅四尺整張的作品即告完成。不到一個小時,書畫家們捐贈的書畫作品,便拍得了18萬余元,悉數捐贈災區重建。
為世博會創作并捐贈《東風萬里送香來》
舉世矚目的世博會于2010年在上海召開,“香梅畫苑”的書畫家們歷時40余天,由著名書畫大師陳佩秋領銜,共26位著名書畫家精心創作了長5.2米、寬1.08米,以梅花為主題的巨型合作畫《東風萬里送香來》。
靜安區領導積極與市政府、世博局等部門聯系,在多方的努力和協調下,世博局首次接受了書畫作品的捐贈,同時邀請陳香梅擔任捐贈嘉賓。
2009年4月10日下午,在世博局大廳里,舉行了隆重而又簡樸的捐贈儀式。當臺上紅色絲幔緩緩拉開,《東風萬里送香來》的驚艷迎來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靜安不了情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年屆九旬的陳香梅作為飛虎將軍陳納德的遺孀,受習近平總書記的邀請,專程飛往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親授《抗戰勝利紀念章》的殊榮。
此次活動后,90歲高齡的陳香梅不顧舟車勞頓,參加了靜安區政協舉辦的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暨《“陳香梅女士與靜安”文史資料專輯》的首發式。這本文史資料專輯由親歷親為者撰文,圖文并茂地記錄了陳香梅與靜安的點點滴滴。靜安將“香梅畫苑”15位書畫家共同創作的寓意健康長壽、友誼長存的書畫手卷贈予她。
陳香梅在專輯的首發式上發言,她思緒涌動,感慨萬千,連送三個祝福:“祝福靜安越來越好,祝福上海越來越好,祝福中國越來越好!”
▲陳香梅女士為靜安題字
梅馨百年
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因病永遠地離開了她所熱愛的世界和熱愛她的朋友們,從此,美國的阿靈頓公墓里豎起了唯一的一塊刻有中文和英文名字的墓碑,陳納德將軍和陳香梅女士長眠于此。
當年中國抗戰的艱難歲月里,祖國蒙難的時候,陳香梅曾說過:“我不能在祖國受難時離開她。我要盡我對祖國的責任。”隨后的日子里,她忠實地踐行了諾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陳香梅奔波于各地,往返于中美之間,穿梭于海峽兩岸,為中美友好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出歷史性的貢獻。
20世紀40年代,陳香梅百樂門攜手陳納德將軍共舞曠世戀曲。90年代初,陳香梅捐贈百萬,設立“陳香梅婦女基金”,幫助婦女同胞撐起半邊天。進入新世紀,陳香梅又領銜靜安區政協設立“香梅畫苑”,義捐汶川,援贈世博,丹心一片系同根,東風萬里送香來,始終為建設向上向善美好靜安添磚加瓦,為靜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香梅與靜安的不解之緣綿延了70余年,花開花落,但依然馨香如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