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請吃飯這件事,在網上渲染了兩天,仍然熱度不減。
吃飯的地方是個正經餐館。高洪波請了兩桌人,一共20人左右。最后把菜單一曬,有青椒魚,有豬腳,有芋兒雞,有蔥香腰花。合計一桌554,兩桌1108。抹了零頭,1100元整。
視頻肯定是有人跟著去拍的,也是經過授意發的。這點請務必放心。沒得到許諾,別說上桌,你根本拍不著絕大多數區委書記的飯局。
鏡頭懟臉,高洪波大大方方地表態:“要帶頭消費,帶領消費”,“今天我來買單,你們誰也別搶!”
民以食為天,吃飯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但在公職人員嚴查違規吃喝,談吃色變的當下,像高洪波這樣敢頂風身體力行,帶頭下館子的官員,恐怕鳳毛麟角。
公職人員行為,在我們國度是個巨大的風向標。公開數據里,國內公務員總數約800萬人左右,事業單位人數約2800萬,加上4300萬左右的國企正式職工,都受到這輪要求的嚴格管控。
擺在臺上的問題是真問題:管吃管喝沒毛病,管太狠了,如此龐大基數的群體不敢消費,不敢下館子,帶頭躲進家中,消費又如何能拉動起來?
正是這份與眾不同的高調行為,讓原本萬馬齊喑,決心收收心“沉淀”一番的公職人員群體,又有了過上正常日子的奢望。
高洪波的行為,符合他陳述的區域治理邏輯,也相當自洽:“我的工資就是納稅人給的,納稅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不去支出,小攤小販就更沒有收入。我們都不消費,民生就沒有錢了,小攤小販就沒有錢了,賣菜的農民、養豬的農民就沒有錢了。”
話是好話,做的事兒也是好事,就是路子和常規官員不太一樣。但所作所為,真符合這位網紅書記的一貫作風。
他帶頭上網,特意要求舉辦“運營主播特訓營”“網紅主播培訓班”,開設了自己網絡賬號“榮昌老高”;他年初號召干部去買新衣、下館子、帶頭消費;等到了節假日,他又宣布,榮昌所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學校機關、政府的公共市政停車場全部免費,甚至游客車停路邊都不用貼條;前一陣端午,在龍舟表演賽上,他擊鼓揮槳,汗如雨下;“鹵鵝哥”大火,他還給“鹵鵝哥”開了一個表彰會,獎勵對方10萬元,聘為“榮昌鹵鵝首席推介官”。
聽著像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是個敢于干事,真誠為民的良吏,但政治風險警報器卻在這個節點上嘩啦啦地響了。
和光同塵,是自古以來官場上最重要的一條潛規則。樹大招風,高處不勝寒,一個散發著討論度,被廣泛熱議的官員,在社會評價上必然褒貶不一。哪怕提拔調用,上層建筑都會細細思量,把局外因素通體考量入內。
而更多的網紅書記前赴后繼,不斷告訴我們:別看個別官員行為能得到媒體和群眾一邊倒贊揚,獲得一時好評,此一時彼一時,一旦出事,他們也會把當年的行為當作談資,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拋出的無數贊譽和褒獎,迅速轉投另一個陣營。
這些風險,想必高洪波也心知肚明。在體制內干這些事,是需要擔當的。
1965年7月出生的高洪波是刑警出身。2019年才來到榮昌區出任副區長、代理區長,2022年上任這個榮昌區委書記一職。
看起來區委書記是個廳級大官,但在政治生態里面,這個級別的官員恐怕只拿到了最邊角座位的入場券。他干的是更高階官員應該做的事兒,在局勢混沌不清時,表的是更高階官員應該表的態。這東西一旦上綱上線起來,容易有僭越嫌疑。
他知道有人盯著他,他也知道自己這么做意味著什么,他可能甚至都計算過好處和壞處,必然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從年齡上看,他的仕途已經山窮水盡,幾乎快走到盡頭,已經無所謂名譽和聲望,只需要考慮平安落地。
榮昌或許是他官員生涯的最后一站。日薄西山,僅剩余暉,潛規則再不堪,回望鄉野無數百姓,念茲在茲,在這個崗位上愿意做點什么,總比不做什么來得強。
更何況,他做的這些事,比起照本宣科,只會讀秘書寫的講話稿的同儕們,已經勝出了太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