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雖然是東南亞的內陸小國,但隨著中老鐵路的運營,未來的老撾將會成為東南亞地區連接我國的樞紐。除了交通領域,老撾在電力上的投入也讓這個國家逐步成為了東南亞地區的電力之源。
人口雖然不多,但是背靠中國使得老撾已經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龐大的市場完全可以消化掉老撾每年產出的那些原料和糧食。與此同時,老撾國內的各種需求商品也能從我國獲得保障。
通過這種模式,老撾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發展受阻,因為背后有中國這個強有力的國家做靠山。
鐵路拉動了經濟和就業
截止到2024年,中老鐵路累計發送的旅客已經超過4200萬人次。單單老撾國內累計發送的旅客規模就超過了740萬人次,這相當于老撾國內全部的人口規模。鐵路帶來的巨大變動是老撾人根本無法想象的。
因為除了方便民眾出行外,鐵路還帶來了巨大的貨運及商貿。中老鐵路運營3年多,運輸貨物規模超過了1000萬噸。從萬象運往昆明方向的大都是橡膠和各種農產品,而從我國運往老撾的是化肥和百貨。尤其是在商品的類型上,目前運送的貨物已經拓展到了汽車、光伏、電子、通信等2700多種商品。
鐵路對老撾經濟的拉動相當顯著。比如在我國和老撾邊境的一個貨物運輸樞紐站點,最初設計的裝運能力是個位數,而在火車正式運營后,這個小站點月裝車最高703車,卸車規模也達到了160車,并且長期保持在高位運行狀態。
從整條鐵路線來看,貨運列車已經開行了超1.5萬列,貨物的價值規模超過了440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運輸背后更是龐大的就業機會,大量的老撾年輕人已經在中老鐵路的沿線參加了工作。
很多老撾人來中國參加理論學習和培訓,學成以后,有的成為了火車司機,有的在鐵路站點工作。截止到2024年10月,中老鐵路上的老撾籍員工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占比達到了員工總數的61.3%,而且這一規模還在持續增加。
圍繞中老鐵路周邊行業的就業人數也在持續增長。根據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到2026年底,鐵路將為老撾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
鐵路的帶動作用是無可估量的,接下來,老撾將會成為東南亞的貿易走廊之一,更是會成為東南亞連接中國的交通樞紐。
中國體系下的經貿走廊
截止到2024年初,我國和老撾的雙邊貿易額為74.01億美元。貨物運輸在持續增長,貨物品類和規模也在增長。旅客的漲幅也很大,來源覆蓋了101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其他國家的游客都能從我國境內出發,坐火車前往東南亞地區。
中老鐵路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從萬象開始,未來鐵路線將會向南延伸到泰國乃至馬來西亞,也就是說,從南到北,整個中南半島上的鐵路線將會貫通。我國的泰國的鐵路第二期工程今年將會開工,中老鐵路下一步將會延伸到泰國的北部地區。
未來不光是經貿,整個沿線地區的旅游業都會被激活。如此一來,老撾正好位于中南半島的中部地區,接下來就會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走廊。鐵路線會被強化整個運輸體系,老撾方面目前也是在向我國全方位學習。
大量的老撾年輕人目前正在我國進行鐵路專業的培訓,還有的老撾留學生遠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學習。
我國是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鐵路國家。隨著中老鐵路乃至整個中南半島的鐵路跟中國相連,下一步中國先進的鐵路技術乃至觀念都會進入老撾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所以說,這是在中國體系下創造起來的經貿走廊。
中國的鐵路技術走出了國門,拉動的是老撾整體的進步和發展,無論是經貿層面,還是在觀念層面。隨著鐵路線繼續向南延伸,這條連通東南亞的國際化鐵路將會一步一步改變老撾國內的面貌。
目前,除了鐵路之外,電力能源也在一步一步改變老撾。
我國助力老撾成為東南亞“電池”
老撾水利資源豐沛,光照資源充足。截止到2022年底,老撾國內的電站一共有93座,總裝機量超過了1萬兆瓦,年發電量高達587億千瓦時。老撾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完全消化吸收不了這些電力,也因此電力成為老撾出口額最高的商品。
2022年,電力出口的收入就超過了23億美元,周邊的幾個國家成為老撾主要輸出電力的國家。從類型上來看,水電占老撾總發電量的70%,而其中的技術,老撾人又是從我們這里學來的。
從2017年至今,我國和老撾簽訂了一系列圍繞電力合作的協議。老撾的輸變電設施從技術再到設備,逐漸有中國的幫助完成了升級。老撾方面認為,在管理和技術層面,他們得到了中方的很多指導,電力供應更加穩定。
老撾過去是一個窮國,農村地區大部分是不通電的。現在,借助于中國的投資乃至技術,老撾有了充足的電力,于是也能規劃全面通電。根據老撾政府提出的總體規劃,截止到今年,老撾整體的通電率將達到98%,再過5年的時間,老撾就能實現全國通電目標。
而現在,老撾94%的村莊和95%的家庭都實現了通電,老撾的各個省會城市目前也實現了連續供電。在這個基礎上,老撾還能穩定的對周邊國家輸出電力,未來將會坐實東南亞“電池”的稱號。
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這都是體系的勝利,因為電力不僅僅能夠帶來光明,還能夠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對老撾閉塞的農村地區來說,現代社會的影響乃至觀念正在一點點滲透到這些地區中,未來老撾的巨變就是在這點滴之間逐步累積起來的。
諷刺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我國在老撾的投資指手劃腳。從本質上來說,美國人擔心我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會成為絕對的主流。但是,美國此前并不是沒有獲得在東南亞地區擴張影響力的機會,美國人只是沒有好好利用他們送給老撾的只有戰爭和炮彈。
炸彈清理還要100年
越戰期間,北越政府經過老撾狹長的山區,開辟出隱蔽的通道,襲擊越南南部地區的美軍。
為此,美軍對老撾進行了針對性的轟炸行動。統計顯示,美軍入侵越南期間,對老撾的轟炸一共進行了58萬次,累計投下的集束炸彈高達2.7億枚,其中超過8000多萬枚的炸彈并沒有爆炸,而是遺留在了老撾的17個省份。
美軍投擲的炸彈超過了二戰期間炸彈的總和。集束炸彈在投擲時不會立刻爆炸,所以遺留下來就會在炸彈所在地形成長久隱患。只要這些炸彈沒有完全清除,危險就持續存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老撾政府專門組建機構對遺留炸彈進行調查和銷毀。
截止到目前,老撾 1/4 的土地上還遺留有沒有爆炸的彈藥。完全清除這些炸彈難度很大,而且還有很高的風險性。但是不清除對土地上的老撾人來說又是永遠的威脅。在清除工作中,24%的事故都是在清理時發生的。由于人力和資金有限,未來的清理工作至少還要再進行100年才能徹底完成。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美國人曾經帶給老撾戰爭貧困死亡,哪怕是戰爭已經過去幾十年遺留下來的隱患,還是能夠直接對老撾人造造成傷亡。
現在老撾要發展,借助于中國的技術、觀念乃至投資,美國和西方反倒一直在指手劃腳,和美國人當初的行為比一比,誰是魔鬼?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嗎?換句話說,西方完全沒有資格指責我國,反倒應該看一看他們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但是很顯然,在美國人的字典上從來沒有“反思”。
不過這樣也好,強烈的反差更能讓別的國家看清中國和美國的真正區別是什么。尤其是對我國周邊的國家來說,想要持續可靠的發展,唯有依靠進步觀念和技術的推動,而不是像美國這樣在世界各地煽風點火,發起戰爭,甚至是對無干的國家造成附帶性傷害。
好在現在的東南亞地區,多數國家已經看清楚了美國人的嘴臉,只有極個別國家通過投靠美國,試圖跟中國進行對抗對立,但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這些做法都是徒勞的,尤其是他們仰仗的美國人,每到關鍵時刻,總有賣隊友的習慣。
結語
老撾接下來還要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投資乃至技術同樣也會繼續向老撾的腹地推進深入。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這種發展是對彼此都有利的。
落后的地區需要進步,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同樣需要市場。老撾的各種原料可以進入我國,國內的各種商品可以進入老撾市場,彼此之間的帶動就帶來了持續性的發展。
更何況,老撾的總體人口并不多,區域經濟發展某一項如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接下來經濟的增長勢必也能惠及到老撾的每個民眾,所以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