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金融圈炸開了鍋——烏克蘭議員公開放話,打算暫停償還2012年找中國借的15億美元!消息一出,網友直接坐不住了:這是打算上演現實版“老賴”大戲?咱們的血汗錢還能要回來嗎?
先來看一下這筆錢烏克蘭是怎么欠下的,2012年,烏克蘭國家食品與農業公司拍著胸脯,用國家信用做擔保,從中國進出口銀行貸走15億美元,約定分期還款。
按計劃,到2030年才能還清。可誰能想到,俄烏沖突一爆發,烏克蘭財政直接被戰爭“掏空”。前線槍炮一響,每一分錢都得砸進戰場。
如今烏克蘭財政部長自己都承認,預算缺口高達4000億格里夫納(差不多96億美元),外債利息占了財政支出的40%。在這種情況下,別說還中國的錢,國內老百姓的日子都快撐不下去了。
2014年,咱們被逼無奈,直接告上倫敦法院追債。可直到現在,烏克蘭才還了7500萬美元本金和4090萬利息,還有超過14億美元的欠款拖著不還。
如果再拖下去,肯定會超過15億美元。
巨債纏身的烏克蘭在2024年8月干脆簽署了一項法令,宣布暫停償還包括中國貸款在內的所有外債,并啟動全面債務重組。
更過分的是,烏克蘭還試圖將中企對馬達西奇公司45億美元的索賠款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重組捆綁,試圖以所謂的“不可抗力”為由逃避責任。
烏克蘭的神操作
如果說糧食貸款是明搶,那馬達西奇公司事件就是烏克蘭給中國設的連環套。 2016年中企天驕航空花2.24億美元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56%股份,這家公司掌握著全球頂尖的航空發動機技術。
結果2019年澤連斯基上臺后,突然以國家安全為由把公司國有化。
中企投資的2.24億美元直接打水漂,還被迫承擔后續運營損失。
2024年中國向海牙仲裁法院索賠45億美元,但烏克蘭咬死戰爭導致工廠被毀不賠錢。烏克蘭現在還想拿黑海港口經營權當抵押,殊不知中國早控股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和塞爾維亞鐵路網,烏克蘭港口連個備胎都算不上。
中國算盤:規矩比15億更重要
烏克蘭算盤打得精:賴掉每年3億美元本息,前線軍費和百姓口糧就有著落;要是能談成20年低息貸款,更是賺翻。可他們沒想明白,中國眼里這15億早不是錢的事,而是"立規矩"的大棋。
首先,不能開壞頭。要是對烏克蘭松口,菲律賓、斯里蘭卡這些債務國立馬有樣學樣,"一帶一路"的規矩還怎么立?
其次,戰略時機未到。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俄烏和談暗流涌動。現在跟烏克蘭糾纏,不如等戰后重建時用基建工程抵債,這才是雙贏。
說到底烏克蘭想靠"暫停還款"逼中國讓步,就像拿把塑料槍搶銀行——看著聲勢浩大,實則毫無威脅。
現在烏克蘭的談判桌上就剩三張皺巴巴的底牌:對華出口暴跌的農產品、半死不活的黑海航運、還有被炸成篩子的基建設施。
可咱們早就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插了紅旗,塞爾維亞的鐵路網也攥在手里。
真要到了戰后重建分蛋糕的時候,拿著債務合同的中國人說話可比美歐的支票簿硬氣多了。
看看他們在談判桌上扯的那些條件,把20年分期延長到30年?把利率再砍三分之二?這不就是小孩耍賴坐地還價嗎?
現在連澤連斯基自己都承認前線吃緊,歐洲那邊給軍火的手都在抖,還指望我們接鍋填坑?
追償路徑評估:所有可能的門,似乎都已關上
那么,除了打官司和等他還錢,中國還有別的辦法嗎?
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潛在的追償路徑,結論并不樂觀。
第一條路,以物抵債,用烏克蘭的資源來還。
礦產資源?對不起,相關協議已經和美國公司簽了,這條路被堵死。
糧食資源?這本是最初的約定。但在今天,烏克蘭的糧食是換取歐洲軍事援助的硬通貨,其戰略價值遠高于償還一筆陳年舊賬。中國的債權,很難排在歐洲的炮彈前面。
軍事技術?這曾是中烏合作的亮點。但在烏克蘭與美國和北約深度捆綁的今天,這條路也早已不復存在。
第二條路,法律強制執行。
倫敦那場打了十年的官司就是前車之鑒。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指望任何一家國際法庭能做出對中國有利、且能被強制執行的判決,幾乎是天方夜譚。
所有常規的、體面的路,似乎都走不通了。
最終的棋局:從金融合同到地緣政治的角力場
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是一個清晰的殘局:
一筆超過14億美元的逾期貸款,一個已經公開宣布“躺平”并尋求債務減免的借款人,以及所有追償路徑都被一一堵死的現實。
這件事早已超越了一份銀行合同的范疇,演變成了一場考驗中國外交智慧與實力的新型博弈。烏克蘭的態度很明確:西方的債可以談、可以減,你們中國的債,得加上馬達西奇那筆糊涂賬一起談,而且姿態強硬。
這不再是簡單的討債,而是在一張遍布陷阱的棋盤上,為自己爭取一個不至于滿盤皆輸的結局。未來的解決方案,考驗的將不再是商業談判技巧,而是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如何運用超越金融本身的杠桿。
這筆始于2012年的貸款,或許將以一種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方式,為未來中國的海外資產風險管理,寫下沉重又深刻的一頁。
結語:
烏克蘭的債務困局,本質是戰略短視的惡果。 當澤連斯基政府把美版礦產協議簽成“賣身契”——以自然資源開采權抵押1200億美元美國援助時,卻對中國的合法債權擺出“要錢沒有,要礦也沒有”的姿態。 這種雙標邏輯,正在透支最后的大國信任。
此刻的基輔議會大廳里,暫停還款提案的表決進入倒計時。 但議員們需要想清楚:當國家信用淪為戰爭犧牲品時,未來重建的藍圖還能繪在誰的紙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