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通過巴林塘海峽返回南海,三天前,遼寧艦編隊已穿越宮古海峽進入東海,意味著中國雙航母在西太平洋的遠海訓練圓滿收官。
可就在美日菲英以為可以松一口氣時,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突然亮劍。
6月26日,40艘俄軍艦艇、30余架飛機組成的龐大編隊出現在太平洋、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三大水域,開展冷戰后俄羅斯在該地區最大規模軍演。
中俄先后行動,透露什么訊息?美等四國又會如何回應呢?
雙航母的實戰檢驗
這次,中國雙航母此次西太平洋訓練創造了多個首次:山東艦作為首艘國產航母首次前出遠海,遼寧艦與山東艦首次同時在太平洋展開訓練,而兩艘航母的配合展現出中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的飛躍。
據悉,遼寧艦編隊5月27日經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山東艦編隊6月7日出現在宮古島東南約550公里海域。
而兩艘航母的護航陣容堪稱豪華,5艘055型驅逐艦、7艘052D型驅逐艦及多型護衛艦組成總噸位逼近40萬噸的鋼鐵長城。
訓練期間,中國航母編隊曾深入至沖之鳥礁東南710公里海域,直接抵近關島以西敏感水域。這一行動打破了第二島鏈的封鎖,對美軍關島基地形成有效威懾。
并且,當山東艦遭遇日本出云號準航母跟蹤監視時,其優化的艦島結構顯著提升了甲板運作效率,從容應對突發狀況,并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中國航母編隊完成了防空反潛聯合作戰演練,檢驗了各型艦艇協同作戰能力。
055型驅逐艦的區域防空反導系統展現出世界領先水平,其綜合作戰性能甚至被評估優于美軍伯克級驅逐艦。
而中國雙航母的到來,也讓這片海域突然變得異常熱鬧。
英國的動作最為張揚。
6月23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停靠新加坡,甲板上整齊排列著F-35B戰機,英國外交大臣拉米直接表態:“皇家海軍將持續在臺海、南海展開自由航行!”
其實,英國的挑釁早有預兆,早在六天前,“斯佩”號巡邏艦精心策劃了穿越臺灣海峽的行動,據悉,英國還計劃與澳大利亞“悉尼”號驅逐艦在南海聯合行動,這是英澳首次在南海公開聯合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菲律賓方向也不平靜。
菲律賓媒體報道,美國將在菲部署“堤豐”中導系統,被當地人稱為“復仇女神”。同時,菲律賓、日本與美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三國巡航活動明顯針對中國。
美國的動作更具戰略危險性。目睹伊朗與以色列沖突后,美軍意識到彈藥供應能力決定現代戰爭勝負,在菲律賓設立彈藥生產基地的計劃因此加速推進。
要知道,美國“印度太平洋彈藥制造”計劃的核心邏輯是戰時從本土運送彈藥至菲律賓需數天時間,而戰場形勢可能在這幾天內就塵埃落定,若在菲律賓當地生產常規彈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障持續供給。
可菲律賓仍樂在其中,似乎未意識到此舉的風險。
一旦美軍在亞太地區參戰,菲律賓將成為首要打擊目標,炮火不會區分美軍基地與當地民眾,而隨著美軍基地增加,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倍增,但菲律賓民眾仍誤認為美軍存在意味著安全保障。
日本自衛隊的監測報告則全程跟蹤描繪了中國此次雙航母的行動軌跡。
而且,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還曾叫囂在“必要時刻”切斷中國糧食和能源運輸線,雖然立即遭到白宮高層“謹言慎行”的警告,但足見日本的野心不死。
眼見美日菲英圍攻中國,俄羅斯也坐不住了,勢要為兄弟兩肋插刀!
中俄的戰略接力
中國雙航母返航之際,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迅速填補了戰略空窗。40艘俄軍艦艇配合30余架航空器,在太平洋、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展開“海洋盾牌2025”演習。
俄軍此次展示的裝備陣容令人側目。
2艘“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與9艘攻擊核潛艇組成水下鋼鐵長城,其中3月剛下水的“彼爾姆號”攻擊核潛艇搭載射程1000公里、速度10馬赫的“鋯石”導彈。“光榮級”巡洋艦則攜帶16枚P-500“花崗巖”超大型反艦導彈,這些550公里射程的“航母殺手”能輕松摧毀核動力航母。
而且,中俄海上力量形成顯著互補。
中國新型水面艦艇的區域防空反導體系與俄軍核潛艇部隊的水下威懾構成立體配合,在臺海方向,山東艦編隊首次參與環臺軍演推進至臺灣島東側;在北方海域,俄軍日本海反破壞演練牽制駐日美軍注意力。
可以說,中俄通過實力展示遏制戰爭風險,以海空聯動的硬實力向美日同盟釋放明確信號。
日本陷入兩線應對的困境,日本海上自衛隊既要應對山東艦編隊在南線的存在,又需防范俄艦隊在北方四島周邊的活動。
英國在南海的虛張聲勢難掩其衰落本質,連完整的艦載機中隊都湊不齊,拿什么應對雙航母編隊?
而美軍第七艦隊也面臨冷戰結束以來最復雜的兵力調配挑戰,更不敢與中國正面沖突,因為“隨著中國實力增強,在亞太地區軍事能力上,中方已不遑多讓,甚至在一些領域超越美軍”。
美軍若與解放軍交鋒,“最終只會遭遇慘敗”。也因此,美國又想出一招,在迪戈加西亞島的軍事基地部署著B-2隱形轟炸機、核潛艇和航母戰斗群,可隨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
而中國80%的原油進口依賴印度洋航線,這條生命線一旦被切斷,沿海煉油廠將在一周內停工,長三角、珠三角制造業鏈可能癱瘓。
不過,面對美國“底牌”,中國卻絲毫不慌,畢竟,中國多年來在“一帶一路”上耕耘也不是白費功夫。
據悉,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已成中國能源線“備用通道”,2025年巴政府宣布60%官方進出口貨物將通過該港運輸,而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貨物吞吐量激增,已經成為印度洋新樞紐。
另外,中國石油儲備已達180天用量,電動貨車、氫能重卡等技術突破正降低對石油依賴。
同時,俄羅斯也開始對途經芬蘭灣的油輪進行武裝護航。
無論是中俄在軍事上和能源上寫作能力,還是中國自身的實力,都在說著“中國不惹事,也絕不怕事”,而中國也將在這場和平與實力的角力中走得更穩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