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現在估計一個頭兩個大,后院里全是催命的火。
內外兩股勢力正擰成一股繩,要把他架在火上烤。
生意場上哪有永遠的兄弟,只有永遠的利益,之前特朗普揮舞著關稅大棒,咋咋唬唬地跟全世界喊話,說要保護美國產業,要讓制造業回流。
當時,日本、韓國、巴西、印度,甚至連歐盟那幫老牌資本家,一個個都捏著鼻子,陪著笑臉,心里盤算著怎么在美國的新規矩里撈點好處。
他們想的是,你特朗普當大哥,總得給個章程吧?你說要加關稅,行,加誰的?怎么加?加多少?加完之后,我們這些“小弟”能分到什么羹,或者說,怎么才能避免被你這一棒子打死?大家都在等你劃下道來,好趕緊調整自己的產業鏈和出口策略。
結果呢?特朗普光打雷不下雨。他把氣氛烘托到這兒了,把所有人的胃口都吊起來了,然后……然后就沒然后了。你想想,國際貿易這玩意兒,牽一發而動全身。今天你政策不明朗,明天我港口的貨就不敢發,工廠的訂單就不敢接。
一天兩天還行,這都拖了多久了?日本的汽車廠、韓國的半導體、印度的紡織業、巴西的農產品、歐盟的奢侈品和精密儀器……大家全都在懸崖邊上等著,腳底下就是萬丈深淵。所以,現在這幫人徹底不耐煩了,開始集體“上門催債”。
他們不再是畢恭畢敬地詢問,而是直接把壓力給到白宮:“嘿,哥們兒,別光說不練啊!你那個關稅方案到底什么時候拿出來?給個痛快話!我們這邊幾十萬工人的飯碗還等著你這句話呢!”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貿易摩擦了,這簡直就是一場信譽危機。
特朗普一直標榜自己是“交易的藝術”大師,結果現在連最基本的“給個準話”都做不到。這幫所謂的盟友,現在看他的眼神都變了,從以前的敬畏,變成了現在的懷疑和催促。這第一把火,燒得就是特朗普的國際威信,讓他那個“世界老大”的形象,裂開了一道大口子。
說完外頭,咱們再瞅瞅家里,如果說盟友的催促只是讓他煩心,那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操作,簡直就是釜底抽薪,要了他的老命。懂點經濟的都知道,總統想讓經濟好看,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降息。
利息一降,企業貸款成本低了,就敢投資、敢擴張;老百姓房貸車貸壓力小了,就敢消費、敢花錢。整個市場一盤活,經濟數據刷刷往上漲,就業率也好看,這對于尋求連任的總統來說,就是最硬的政績,是寫在臉上的“功德碑”。
特朗普心里就是這么盤算的。他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甚至在社交媒體上點名炮轟鮑威爾,意思很明確:“哥們兒,識相點,趕緊降息!再不降息,耽誤了我的大事,有你好果子吃!”結果鮑威爾這哥們兒也是個硬骨頭。
他是怎么回應的?就一句話,言簡意賅:“不降息。”而且不是說一次,是反復強調,態度堅決得像塊茅坑里的石頭。鮑威爾的邏輯也很清晰:美聯儲的職責是控制通貨膨脹,維持金融穩定,而不是給總統的選情抬轎子。
現在美國通脹壓力還在,貿然降息就是飲鴆止渴,今天數據好看了,明天就得面對爛攤子。他要對美國的長期經濟負責,而不是對某個總統的某個任期負責。特朗普想踩油門,鮑威爾死死踩著剎車,還把手剎給你拉滿了。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關鍵時期,特朗普別想指望貨幣政策給他幫上大忙。經濟要是起不來,甚至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這個鍋就得他自己背。
你看,外面一幫“兄弟”天天堵門要說法,家里管錢的“央行行長”又是個油鹽不進的犟種。這兩大壞消息一疊加,特朗普的處境可以說是相當被動。他最引以為傲的經濟牌,現在幾乎被打殘了。
那怎么辦?路就那么幾條,當常規武器全都失靈的時候,人就得想點盤外招了。
這時候,一個最有分量的玩家,就不得不被他重新請回談判桌的中心——中國。
沒錯,就是那個被他罵了千百遍,被他當成競選最大靶子的中國。
這事兒聽起來挺諷刺,但現實就是這么魔幻。你想想,特朗普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一個巨大的、能夠立竿見影的“勝利”來沖淡眼前的困境。這個勝利必須分量足夠,能讓國內選民看到他的“神通廣大”,能讓國際社會看到他依然是那個能搞定一切的強人。
跟歐盟、日本談,談下來的那點東西,不夠塞牙縫的,撐不起這么大的場面。只有中美關系,這個全球最重要、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一旦取得任何突破,都將是世界級的頭條新聞。所以,所謂“有求于中國”,求的是什么?
他可能需要中國在貿易上做出一些象征性的讓步,讓他可以拿回去對選民吹噓:“看,我搞定了中國!”
他可能需要中國增持一些美國國債,來穩定他那被鮑威爾搞得不上不下的金融市場,間接幫他穩住經濟。
他甚至可能需要中國在某些國際事務上跟他打個配合,演一出“中美聯手解決世界難題”的大戲,來彰顯他的全球領導力。
說白了,他需要中國給他一個“臺階”,一個能讓他風風光光走下困境的臺階。以前是他把中國當對手,現在他需要把中國當成能救他于水火的“機遇”。這種角色的轉換,本身就說明了他的窘迫。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本媒體那邊傳來一個風聲,說中國似乎有意向,邀請特朗普來參加閱兵。這消息可太有嚼頭了。
首先,你得明白,閱兵是什么?那是一個國家展示肌肉、彰顯國威、凝聚人心最直接的儀式。邀請誰,不邀請誰,這里面的政治語言,比幾百頁的外交文件都豐富。
但是對特朗普來說,這邀請函就是一根燙手的胡蘿卜。接了,去還是不去?去了,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著解放軍的鋼鐵洪流從面前經過,這畫面傳回美國,他的政治對手會怎么說?“看,特朗普向中國低頭了!”“他去給共產主義站臺了!”這政治風險,大到不可估量。
但不去呢?那就是“給臉不要臉”,直接拒絕了對方釋放出的善意。在自己急需中國幫忙的時候,擺出這么一副高傲的姿態,那后面的事還怎么談?中國完全可以說:“我們笑臉都遞過去了,你自己不要,那可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這手棋,直接把皮球狠狠地踢給了特朗普,讓他陷入兩難。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求”與“被求”的關系了,而是更高維度的戰略博弈。中國用這樣一種方式,既展現了自己的大國氣度(你看,我們不計前嫌,還愿意請你來做客),又牢牢掌握了主動權,把難題拋給了對方。
這背后傳遞出的信號是什么?是中國的底氣。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那個需要看誰臉色行事的國家了。我們可以跟你談,也可以跟你斗。我們既有合作的誠意,也有讓你難受的實力。選擇權在你,但牌,在我手里。
所以你看,整個局勢已經非常清晰了:特朗普因為內外夾擊,陷入了執政以來最大的困境之一。他那套極限施壓的玩法,在現實面前撞得頭破血流。為了自救,他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那個他最不想面對、卻又最有能力幫他解圍的中國。
而中國呢,不急不躁,用一個虛虛實實的“閱兵邀請”,四兩撥千斤,就把特朗普推到了一個更加尷尬的境地。這不僅僅是外交手腕,這是一種源于強大國力的自信和從容。接下來的戲,只會越來越精彩。特朗普又會如何接招?
不管他怎么選,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個他可以隨意拿捏世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世界已經變了,牌局的規則,也早就不是他一個人能說了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