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計們,蟲來了!”6月24日上午9時,河南省澠池縣果園鄉蘇莊村500畝煙葉示范方,一輛裝載蚜繭蜂的車子開了過來,煙農楊智琿像“待客”的主人,跨步迎前,幫忙“卸蟲”。
“農業生產,治蟲事大!越早防,蟲害越少,種煙收入才有保障呀!”楊智琿說,“這些年,煙田通過綠色防控治蟲,大大減輕了蟲子對煙葉的傷害,也更省心省力了。”
幫忙卸蟲的還有不少煙區煙農。打開蟲箱,幾只蚜繭蜂從黃盒子里鉆了出來,“這些年多虧有它,防治蚜蟲效果真不賴,打藥成本降低了,蟲害減少了,種煙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聽到召開“兩蜂”釋放現場會的消息,距離此地20公里的澠池縣天池鎮種煙大戶郜松奇提早趕了過來。
當前煙區煙葉進入旺長期,也是各類害蟲繁殖季節,特別是蚜蟲對煙葉危害最大,因其繁殖較快、防治難度大,且費工費時,煙農普遍對其深惡痛絕。
“老鄉們,去年雖然給咱們講了蚜繭蜂釋放技術及注意事項,但今天我還得再啰嗦兩句,因為操作不當,會直接影響治蟲效果!”蚜繭蜂生產廠家技術人員拿起黃盒子,全縣10個煙站技術骨干和煙農代表圍攏在一起。
示范演示、詳細講解……與會人員用手機錄下了示范操作全過程。
“還有個好消息,給咱們治蟲有關。”廠家技術人員手上多了個“奶茶式”的杯子,卻賣起了關子。
“啥?”在好奇心驅動下,圍觀的煙農幾乎同聲問道。
打開杯蓋,個個如黑豆般大小的蟲子,活躍在杯子內,“這個叫叉角厲蝽,先前在其他煙區試點過,防治煙青蟲效果不錯,這次先在這個示范片試驗。”廠家技術人員解了大家的好奇心。
“放心吧!我會做好這個試驗,看看到底咋樣,若中,俺們治蟲手段更多了。”楊智琿表態。
讓綠色防控始終在線,不斷刷新生態底色。近年來,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著力破解“蟲多就打藥”的困境,積極推進“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推動實現從“單點突破”向“多點綜治”轉變,全力構建煙區綠色生態防控屏障。
“我們通過在煙田釋放益蟲、裝置誘捕器等措施,從生產源頭上減少煙葉生產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全力保護生態環境,最大程度保障煙葉質量,提升煙農種煙收入。”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副經理李亮介紹,今年全縣煙田釋放蚜繭蜂實現了全覆蓋,夜蛾黑卵蜂覆蓋1350畝,誘捕器覆蓋5000余畝。
為扎實走好綠色生態路,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近幾年一方面把綠色防控列入年度重點工作規劃,納入專項考核范疇,實施專人跟進推進,確保綠色防控工作走深走實;另一方面加強對廣大煙農“綠色生產”的宣貫引導,狠抓生產環節技術落實,與煙農“誠信星級評定”掛鉤,確保綠色生產真落實、見實效。
煙地里,果園煙站工作人員放置了蚜繭蜂小盒子,“夜蛾黑卵蜂卡”掛在了煙株中部位置……“兩蜂”正式“上崗”,為煙葉產業穩產提質保駕護航。
“過去是見了蟲子再打藥,現在是提前防范,及早干預,煙草公司防蟲治蟲的辦法越來越科技了,我們種煙也越來越有信心啦!”楊智琿說,“如今煙田治蟲實現了綠色防治,既環保,又高效,還持久,我打心眼里高興。”
正像參會的一位煙農所說:煙田安裝的誘捕器,像掛起的一個個“小燈籠”,繞地栽種的萬壽菊,像極了給煙田防蟲裝上了“隔離帶”……綠色防控已成為防治蟲害的“殺手锏”。
“看,蚜繭蜂飛起來了!”只見多得數不清的蚜繭蜂,鉆“盒”而出,飛舞在蓬勃生長的煙株上,是舞動美好風景,是舞動增收豐景……(來源:河南省煙草公司三門峽市公司 作者:席新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