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友人來江南,正值“一川梅雨”季,這時令的天如孩兒的臉,突如其來的暴雨,讓她困在客棧,打破了原定出行計劃。
在客棧二樓,倚欄聽雨,作為土生土長的江南小囡,是打心底討厭這梅雨時節(jié),因每至“黃梅天”,墻面上滲著水珠,地板上濕漉黏滑,連被褥都透著一股子霉潮之味,晾出去的衣物怎么也曬不干。母親恨恨罵道:這該死的黃梅天,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哇!
聽著屋檐下鬧心的“滴滴答答”聲響,我嘆了口氣:你來得真不巧,這梅雨得持續(xù)月余。
友人推開窗,倚欄遠(yuǎn)眺,芳草如煙,梅雨若霧,整個江南似染了墨,沐浴在一片梅雨中。她反而興致盎然道:煙雨時節(jié),到底是江南獨(dú)有一味。
待在客棧,我忽然想起八百多年前,也是一個梅雨季,趙師秀寫下的那首《約客》堪稱古今最悠閑的下雨詩,“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遂讓店家取來圍棋棋盤和棋子,浮生半日閑,你一子白,我一子黑,落在棋盤,優(yōu)美的棋形亦如雨花般隨之激濺開來。
落了半天,雨勢漸小,我從窗戶探出半個腦袋,淅淅瀝瀝的雨絲,輕輕揉撫著面頰,散發(fā)出銷魂蝕骨的芬芳,被雨點(diǎn)打濕的青石板面上亦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氣息,浸潤在梅雨季節(jié)里的江南,另有一番“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嫵媚銷魂。
想那南宋時期,化身人形的青、白二蛇在西子湖畔踏青,邂逅了書生許仙,白蛇見許相公眉清目秀、長身玉立,系翩翩少年一枚,不由動了凡心。眼瞅許仙上了客船,白蛇著急起來,青蛇俏皮一笑:我讓它來一個下雨天留客!遂作起法術(shù),頃刻間,暴雨傾盆,青、白二蛇借機(jī)登船,搭訕上涉世未深的少年,臨別之際,青蛇再次作法降雨,許仙好心借傘,為之后上門還傘、提親,埋下伏筆。可見,這討厭的雨,倒成了促成許、白二人結(jié)下千古良緣的大媒人。
湖畔泊系著小船一只,韋莊《菩薩蠻》里“畫船聽雨眠”這般唯美的意境,只合出現(xiàn)在江南。讓我想起郁達(dá)夫的《屯溪夜泊記》,1934年5月,郁達(dá)夫、林語堂、潘光旦一行文化名流,去屯溪游玩,適逢徽州雨季,夜幕將至,眾人尋旅店不遇,恰好,屯溪橋畔,有客船一只,于是,租下船艙,權(quán)當(dāng)容身之所,“大家聯(lián)床接腳,大篾篷底下,洋油燈前,談著笑著,悠悠入睡的那一種風(fēng)情,倒的確是時代倒錯的中世紀(jì)的詩人的行徑”。試想一下,江南的雨,綿軟細(xì)密,時斷時續(xù),伴著一枕淅瀝雨聲入眠,人在舟中,隨波輕輕搖晃,宛如嬰兒睡在搖籃那般愜意。乃至郁達(dá)夫快要離開屯溪的時候,反而留戀起那一晚的船和雨:“斜倚著枕頭,合著船篷上的雨韻,哼哼唧唧,我就在朦朧的夢里念成了一首,‘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yáng)州’。”
南宋詞人蔣捷的壯歲,亦是停滯在客船聽雨的時光中,“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人到中年,他一個人在客船里看雨、聽雨,未免給人一種孤寂落寞感,茫茫江面,江天一色,煙雨之中,一只失了群的孤雁,叫斷了西風(fēng)。他中了進(jìn)士,沒幾日,南宋王朝國沉南海,從此,他漂泊江湖,浮生如萍,“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他喝著酒、唱著歌,踏著雨聲,將空空酒壺拋在身后,追歡逐笑;“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當(dāng)歷史的車輪碾過新朝建立后的第三十個年頭,垂垂老矣的詩人隱居太湖之濱,獨(dú)坐寺廟檐下,聽“階前點(diǎn)滴到天明”,他拒絕了元朝征召,這種遺民氣節(jié)在雨滴聲中得到了歷史永恒的響應(yīng)。回首大半生,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一首《虞美人·聽雨》,如驚鴻照影,照亮了蔣捷一生中少年、壯年、暮年三個聽雨的人生片段,也為宋詞畫上了句號。南宋最后的風(fēng)流,在雨滴聲中匆匆落下了帷幕。
我回過神來,雨還在下,故事未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場場突如其來的雨,它或許是人生重大失利的滂沱大雨,又或是心頭微末失意的綿綿細(xì)雨,無論心緒有多不平,不妨靜下心來,聆聽一會兒雨,或許你會想起蔣捷,那個在歷史的狂風(fēng)暴雨中踽踽獨(dú)行的倔強(qiáng)背影,那時,你聽到的不光是雨聲,更是靈魂與時代的對話。
友人突然來了一句:我看你們江南,最銷魂處還是梅雨!
原標(biāo)題:《連日高溫,想起了梅雨的好》
欄目主編:陳抒怡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申功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