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已經(jīng)開始,中方的警告,美國最好聽進去!
自今年5月14日起,中美暫停加征關稅90天,但眼看這一暫停期馬上在7月9日到期,中美卻依舊沒有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看來,不光中美,歐洲、日韓等國也要面臨最后的抉擇了。
(印度和法國都對接下來與美國的談判信心十足,但很可能是用加大能源購買量等代價換來的關稅豁免)
具體什么抉擇?
這要從中美關稅戰(zhàn)期間的較量說起,特朗普深夜發(fā)聲,強調(diào)關稅最后期限可以延長,但沒什么必要,他甚至還在發(fā)布會上喊話所有國家——“恭喜你們,馬上就要支付25%關稅了!”
消息一出,中國、印度、歐洲多國都紛紛做出回應。
印度談判代表第一時間宣布延長在美國的訪問時間,爭取在7月9日之前解決分歧,而特朗普的話也給他們帶去不少自信,比如美國和印度“很快”就會達成重大協(xié)議。但據(jù)說,美國的條件是印度對美開放轉(zhuǎn)基因作物市場,目前兩國還因為這一問題談不攏。
法國則顯得很有底氣,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強調(diào)自己一定能在最后期限之前達成關稅協(xié)議,他還說,由于歐盟與美國的長期合作,所以很可能會在談判期間,談到能源等核心議題。
但隆巴爾也透露,這樣的關稅協(xié)議,是用法國大量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換來的。
(特朗普深夜發(fā)聲,中國商務部警告隨后就到,表示絕不接受用犧牲自己利益為代價換取關稅減免)
說明什么?
美國以關稅為杠桿,強行將技術、供應鏈、單邊規(guī)則話語權(quán)與貿(mào)易合作“捆綁”,向所有國家施壓,而第三方“選邊站”的成本正變得越來越大。
這一切,中國都看在眼里。
所以,特朗普話音剛落,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的警告隨后就到——希望與美國解決經(jīng)貿(mào)分歧,是通過平等磋商方式,中方絕不接受用犧牲自己利益為代價,去換取關稅減免,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中方也必然會予以反制。
外界普遍將這番話視為對美國,乃至所有和美國談判,用損害中方利益換協(xié)議的國家的一次嚴厲警告。
比如日本,其首席貿(mào)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就在與美國的談判中,計劃用“針對中國”來說服美國讓步。
而且,在關稅戰(zhàn)背景下,中國一度停止從美國采購液化天然氣,并中斷稀土出口,日本試圖爭取一下,填補這部分市場缺口。
(與中國堅定維護自身權(quán)益不同,歐洲內(nèi)部分歧越來越大,目前已經(jīng)有不少國家選擇向美國妥協(xié))
只不過,有兩個問題不容忽視,一個是因為關稅戰(zhàn)日益出現(xiàn)裂痕的美歐關系,另一個則是特朗普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
畢竟,代價是“雙向性”的。
中美邏輯很好猜,那就是美國迫使談判方承擔高昂成本,中國態(tài)度也很明確:其他國家想和美國談,與我們無關,那是你們的內(nèi)政,但不能用犧牲中國利益換美國關稅豁免,這是中國的底線也是紅線,不聽的話,就別怪中方反制。
從目前來看,美國“對等關稅”覆蓋的很多家,實際能坐到談判桌上的并不多。只可惜,與中國堅定捍衛(wèi)原則立場相反,歐洲各國間存在嚴重分歧。
(中國的警告美國一點沒有聽進去,若是最終談判破裂,美國將遭受反噬,比如高端制造業(yè))
可以說,從北約東擴到炒作氣候變化議題,再到關稅戰(zhàn),在美國不斷挑動下,“老歐洲”和東歐“新歐洲”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
再加上內(nèi)部矛盾和制度弊端,歐洲整體上呈現(xiàn)衰落趨勢,而只要有國家立場動搖,立馬就被美國“上眼藥”。
關稅戰(zhàn)談判,是歐洲重振精氣神和跳出困局的一次機會,看看美國的態(tài)度吧,意圖北吞加拿大、格陵蘭島、南控巴拿馬,目的就是筑起一座將阻擋中國外貿(mào)的高墻。
而中國,也是未來談判中最有可能沖擊特朗普關稅的國家,說到底,歐洲是時候看清楚,真正能給他們帶來安全保障的,從不是美國,而是歐洲一體化方案、是獨立自主、還有中國“合作共贏”帶來的繁榮。
總之,歐洲面臨最后抉擇,而中國的警告,美國也顯然沒聽進去,可想而知,一旦中美關稅談判破裂,美國會面臨多維度的系統(tǒng)性代價,包括通貨膨脹、高端制造業(yè)癱瘓停產(chǎn)、盟友離心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