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黏土風格的“宇宙肥腸”掠過IMAX銀幕,當光影在小女孩的眼眸中流轉,影廳響起了掌聲。借助可靈AI生成的單元劇集《新世界加載中》首映推出,被網友贊為“AI短劇天花板”。
《新世界加載中》宣傳海報
由快手可靈AI與星芒短劇聯合出品、異類Outliers團隊制作的全球首部AI單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載中》,是一部集結了多元題材、擁有龐大敘事體量的作品,也是目前業內題材涉獵最廣、敘事體量最大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劇集作品。
AIGC單元劇集《新世界加載中》清晰地勾勒出AI深度賦能影視制作的未來圖景:從創意激發、視覺設計到高效生產,AI正從輔助工具升級為核心生產力,推動內容創作范式革新,預示著個性化、高迭代、低成本影視內容浪潮的加速到來。
首部AIGC單元劇集:借助AI生成畫面、對口型、完善劇情
在影廳IMAX銀幕上,一只被改造的狼人正在激烈戰斗——這是《新世界加載中》其中一集的場景。該劇共包含7部單元劇集,涵蓋科幻、奇幻、荒誕喜劇、歷史等多元題材,總時長達180分鐘。
從東方美學到賽博朋克、從黏土動畫到三維寫實,《新世界加載中》在不同畫風的切換中,開啟全新的AIGC微短劇敘事。七部短片講述了七個完整的故事,又彼此交織構建出一個宏大獨特的世界觀:展現救贖力量的《好夢》、探討人與自然關系的《虎與旅行者》、講述深沉父愛的《馬丁癥》、諷刺對科技“進步”盲目自信的《宇宙肥腸》、探討人性欲望的《桃源》、揭露戰爭歷史的《不可饒恕》以及思索AI時代技術邊界的《我在猶豫》。
可靈AI超級創作者、《新世界加載中》總導演、異類Outliers創始人陳翔宇
“《新世界加載中》像是7個不同次元的拼圖,拼成了我們對AI敘事的最初幻想。從科幻到歷史,從荒誕主義到奇幻,我們希望通過不同風格構建共同表達的可能。”可靈AI超級創作者、《新世界加載中》總導演、異類Outliers創始人陳翔宇在首映禮現場介紹道。
在這些精彩故事的背后,AI技術正在解構傳統影視制作流程。陳翔宇介紹,從劇本創作到內容發行,從復雜動作場景到細節呈現,AI在整個影視制作、影像工業化流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宇宙肥腸》中,黏土風格的一致性和人物比例是團隊面臨的主要挑戰。借助AI,我們有效解決了人物與風格的統一性問題,實現了整部作品畫面的絲滑轉場。”此外,陳翔宇還提到AI也精準解決了角色口型與對話的匹配問題,以及大量打斗、爆炸等復雜場景的流暢性難題。
今年5月,可靈AI推出全新的2.1系列模型,在實現技術、體驗、美學三重突破的同時,形成了包括大師版、高品質模式(1080P)、標準模式(720P)在內的產品矩陣,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了多元的視頻生成解決方案,進一步拓展了AI在專業影視內容生產、營銷廣告、游戲制作等不同場景中的應用。
“一直以來,可靈AI致力于提升模型基礎質量,增強畫質清晰度,并引入更多創新功能,以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可靈AI產品及運營負責人李楊介紹,依托模型的迭代和產品功能的更新,希望在未來,可靈AI能在影視級制作場景中有更大規模的應用。
當前角色仍是“輔助者”,AI正全面融入影像工業化創作流程
《新世界加載中》并非孤例,AI技術浪潮之下,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開始采用AI工具。
2024年7月,快手星芒短劇推出了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微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上線2周內播放量即突破5000萬次。在2025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僅由4人團隊制作、成本僅5000元的AI短片《潛入夢海》也引發行業震動……
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影視行業的關鍵轉折: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著傳統影視制作的專業壁壘,AI正成為影視制作中一項高效率的工具。
從行業應用來看,比如在劇本創作方面,愛奇藝的“劇本工坊”能在30分鐘內完成50萬字劇本的評估,分析主題、受眾匹配度并提出修改建議。視覺預演方面,山東傳媒學院團隊開發的“智能分鏡系統”,輸入劇本即可生成帶運鏡調度的動態分鏡預覽。山東傳媒學院團隊推出的微短劇《無心有成》中,實現了“AI分鏡→虛擬預演→實拍”的無縫銜接,制作周期縮短30%。此外,在拍攝環節中, AI可生成部分場景代替實拍(如宏大宮廷、戰爭場面),直接產出空鏡頭,大幅降低成本。后期制作中,對口型、配音效均可由AI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來看,AI極大簡化了影視制作的流程,但其角色仍是“輔助者”。
陳翔宇在首映禮上坦言,真正的AI創作流程在某些環節上甚至比傳統影視流程更耗時。“因為你面對的不是成熟的工業體系,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模型和算法。必須基于現有或自研技術,逐步建立并不斷更新AI制作體系——腳本、美術、動畫、算力儲備、算法測試再到成片,每一步都需在表達與可行性間反復權衡。”
在陳翔宇看來,當前AI技術仍在快速發展當中,AIGC素材的可變性和高效率,驅動了整個制作流程的革新。“所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常采用‘見山拆山’的策略:AI不行,就結合三維工具或特定算法來彌補。”
此前,著名導演圖拉古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也表達了類似觀點:AI無法單獨變革電影產業,必須結合整個生態系統的重構來應對結構性挑戰。
面對AI時代的技術變革,陳翔宇還進一步談到影視制作行業從業者的挑戰:隨著AI成為工具,極大降低了創作者進入影視行業的門檻,但許多有才華的創作者滿懷熱情,目前在傳統影視制作公司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崗位,根源在于行業仍處于啟蒙階段,影視制作公司中尚未普及AI相關的崗位。在他看來,技術浪潮必然伴隨商業化變革,未來構建一個適配的商業生態環境至關重要。
采寫:南都記者王子黎 發自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